总 第13期
2022年 第4期

推动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

文章来源: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党总支
发布时间:2022-12-25

  2022 10 16 日,我们喜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所作的二十大报告,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气势恢弘、思想深邃,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观点和新论断。二十大报告提炼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深刻阐述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方略,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和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在聆听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过程中,倍感振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些高瞻远瞩的精辟论断给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谈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时,强调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相比,增加了多样性和“持续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人类社会离不开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基础。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动物保护关乎生态系统的安全。我们动物生态和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的战略需求,致力于动物生态与物种保护的重大科学问题,阐明全球变化背景下野生动物的响应和适应策略,发展濒危动物保护的前瞻性对策与关键性技术,揭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传播的生态机制,为国家公园建设、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等国家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照二十大“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集中力量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关,为提升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做出应有贡献。 

  首先,我们今后不仅要继续坚持保护生物学这一传统优势方向,发展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研究,而且要基于野生动物保护拓展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等研究方向。大熊猫等濒危动物也是生态系统的伞护种,保护这些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便能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野生动物保护研究要置身于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保护要从传统的“抢救式保护”向“整体性和系统性保护”转变。 

  其次,我们要面向国家生态安全与生物安全需求,加强力量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以及外来物种入侵与防控等的研究。我们实验室在这些方向具有较好的积累和前期基础,我们的科学家曾多次成功处置大熊猫、华南虎等濒危野生动物疫情,并作为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专家工作组”成员指导疫情防控与溯源。未来我们将积极开展疫源动物生物学特性、野生动物疫病传播的生态学机制、外来动物的生态入侵机制等方面研究;开展致病风险评估,为降低人畜共患病爆发风险提供精准的源头保障;开发入侵动物早期监测和预警方法与技术,为生物入侵的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为了保障上述科研规划和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我们要从国内外积极引进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构建老中青结合的高水平研究群体,突破实验室传统的研究领域与方向,培育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我们将积极争取和参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通过项目锤炼队伍,培养人才。 

  总而言之,我们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落实和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将面向国家需求建设重点实验室,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开展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努力建设动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的国家级智库和创新高地,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通过踏踏实实的工作,实现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这一百年老所走上新征程、焕发新活力贡献力量,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杜卫国,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党总支书记/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主任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64604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50062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