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在北京胜利召开。百年岁月,沧桑峥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在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二十大的召开具有重大现实影响和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气势恢宏、思想深邃,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振奋人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点,作为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室主任,我们全室老师同学都要始终坚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五个必由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一、坚持“五个必由之路”,奋进新的历史征程
“脚踏人间正道,何惧世事沧桑。”在刚刚开完的二十大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必由之路”,概括的来讲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团结奋斗、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坚持从严治党。“五个必由之路”是植根伟大实践的规律性认识,也是具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论断,为中国发展内在逻辑标注了理论坐标,为奋进新时代指明了方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这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史得出的科学结论。建国乃至建党以来,无数事实都在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无比坚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避风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证。因此,坚持党的领导这第一条“必由之路”是以下四条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有着丰富的内涵。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理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一切行动发展的道路指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更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谓团结不是指团结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的力量,而是团结全体中国人民的力量。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最佳途径,依靠团结奋斗,我们已经创建了辉煌的历史,今后还要依靠团结奋斗开创美好的未来。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局势基础上形成的。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全局性转变也是历史性的跨越,然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党能够持续发展的命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继续进行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原因。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与其他任何革命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经常自己批判自己”。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对“五个必由之路”认识越深刻,我们阔步前行就越自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十分重要,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前者的必要条件。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大力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党发展和壮大的发力方向,而团结奋斗是成就伟大梦想的动力源泉。
二、聚科教人才合力,筑国家强盛之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放在一起集中论述,系统部署。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刻思考和战略部署一脉相承,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影响深远。在党建工作的有效引领和积极促进下,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干细胞资源库在科研创新中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原始创新水平,对国家战略的科技支撑能力不断跃升:基础研究连续取得教科书级别重要突破,成果多次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或“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围绕干细胞产业链布局,临床转化成果卓著,多项核心技术申请了国内外专利;引领国家规划和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周琪院士受邀担任编制组组长组织编写的《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纲要》是我国建国以来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战略纲要,成为未来15-30年我国生物科技发展方向的指南……
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作为科技工作者,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召唤,我们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砥砺奋进再前行,肩负科教重任,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始终以“党建促科研”为中心原则,牢牢把握党建促进和引领科研这一核心任务,把党建工作融入科研创新全过程,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将继续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积极开展有效尝试和创新,全面提升支部组织力,找准党建工作融入科研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在科研创新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2、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人口健康领域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始终以面向我国人口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大需求为定位,在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领域开展前瞻性和引领性研究,深入探索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发新型研究工具和疾病治疗方法,旨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和人口质量。今后,实验室将更好地聚焦国家使命和国家目标,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激发创新活力,争取在推动我国创新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在研究中锻炼和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实验室秉持“既产出成果又产出人才”理念,为我国科技长远发展筑牢人才资源基础。在高水平科研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引导科技人才尤其是基础研究人才把个人的学术兴趣与国家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系统性、综合性培养各类科技人才,为其提供发展平台和提升的机遇。此外,还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体系建设,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精力充沛、斗志昂扬的科技人才,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遇与使命。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统筹的意识、整体的思维、全局的眼光,扎实推进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协同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作出应有的创新贡献。
作者:王红梅,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