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第13期
2022年 第4期

以“国家需求”为根,以“原创性”为魂——对二十大报告“使命驱动的建制化基础研究”的思考

文章来源: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2-12-25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1016日至22日在北京胜利召开。通过当天电视直播中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以及会后学习,真切感受到这次会议以及二十大报告具有的深远影响和深刻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所所作的二十大报告,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的二十大主题,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全面部署。报告内涵丰富、高屋建瓴,振奋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特别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且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尤其是强调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这些论述和重大部署,把科技创新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给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未来路径。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浪潮激荡,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然而,必须清醒看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的“阿喀琉斯之踵”。此外,我国还面临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一些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基础研究虽然取得显著进步,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明显的,很多技术上的“短板”是因为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人才、创新水平搞不上去,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科学院立足自身优势和独特定位,围绕加强基础研究,制定《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基础研究十条”),提出致力于使命驱动的建制化基础研究,推动实施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政策、新举措,在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卡脖子”技术、前沿基础研究、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充分发挥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一个科学院人,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科技机制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深刻领会创新发展理念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时转变思想,紧跟时代脉搏。在“关键核心技术”一再被别人“卡脖子”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为国担当,为国分忧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尤其是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领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动物所已有的优势,加强前瞻布局,选难题,突出原创,大力引进和培养青年人才,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号角,中国科技必将铸就新的辉煌。生逢其时,我辈定当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以“国家需求”为根,以“原创性”为魂,在新征程中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王宪辉,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总支博士后与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64604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50062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