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上午,我参加了由研究所党委组织,各党支部同事师生一起通过多种方式收听收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直播,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内容使我感受颇深,我感慨于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也为当今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由衷自豪。2022年11月7日,我也有幸在线聆听了中国科学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作宣讲报告。此外,2022年10月27日,研究所党委组织召开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学习会暨党委中心组第6次学习(扩大)会,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从中我更进一步地深刻体会学习了党的二十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战略部署。为进一步贯彻研究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2022年11月15日,国家干细胞资源库组织同事们一起重温学习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党的二十大精神,每一次的学习我都有新的理解,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一、时代伟大变革前行任重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报告中强调,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重温、研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更让我深刻领会到,在过去五年来以及在新时代十年里,我们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这些伟大变革对党、对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中国科学院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为目标,产出涌现了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动物研究所的科技创新也取得一系列成果和进展,在干细胞和生殖生物学、膜生物学与重大疾病、生物灾害爆发机制与控制、物种濒危机制与保护、物种形成与多样性维持机制等研究领域取得标志性进展并发挥出重要作用。而在这二十一世纪中国不断发展前进的进程中,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很幸运见证了一群“十年磨一剑”“坐得板凳冷”的同事,历经十几年的付出推动干细胞库开始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体系,拥有了领先水平的干细胞资源储备,获批成为了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批复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积极推动细胞的资源和技术共享等相关领域进程,为国家、为领域、为人民做出了一些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成果。
二、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党和国家的发展对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世界范围内科学中心的更迭、国家经济持续繁荣以及人民生活持续向好,与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能力密切相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方位稳定培养和使用人才是关系到国家千秋万代的大事。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中央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先后推出一系列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推动了人才培养、评价、流动、引进、使用、分配、激励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有利的社会环境、适时的机遇和适宜的平台。结合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态势,尤其在面对2022年9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行政命令——《关于推进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创新以实现可持续、安全和可靠的美国生物经济的行政命令》的外部挑战之时,以及在后疫情时代,俄乌冲突与中美科技战持续演变,如何应对美国生物经济新战略挑战,布局更为稳健、全面的生物技术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我国生物经济发展,抢占全球生物经济市场优势地位,成为我国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生物领域高质量人才体系,打造产业需要、技术过人的生物制造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培训教育,提高领域人才专业技能,扩大人才队伍,革新生物制造人才管理制度与激励奖酬制度,提高生物制造人才待遇,全面保障人才权益,方能更好的引才、用才和留才,为领域筑建人才高地。同时,在基础科学、关键技术等领域要大力自主培养创新人才,要以人才带人才,人才推人才,最终培养出一大批有前瞻视野的战略科学家,能够进一步推进我国科技的国际化、高水平发展。
三、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千锤百炼
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打铁必须自身硬”,科技创新更是如此,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从来没有捷径可走,需要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和科技队伍,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才能让科技创新之路走得更稳。随着基础研究发展的深入,当前以生物资源为支撑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正处于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和产业转化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为应对领域发展对于高质量生物资源的需求,我们应建立健全生物经济相关资源的保护制度,明确合理的实体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保护期限与数据获取方式,开发加强生物资源信息查询及隐私保护,建立打造产业需要、技术过硬的生物资源型人才队伍,助推干细胞领域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和大政方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也充分意识到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立足自身,买不来、等不来、要不来。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吸收和培养集国家利益、国际视角、语言沟通、干细胞专业知识、标准专业知识等为一体的系统性综合人才,为领域内长期的国际化科技工作发展积极做出部署。还要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建立推动我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国际主导地位,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以史为鉴,从心出发。作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的一员,在未来的五年、十年,以及更长远的道路上,我们更应该坚持自主创新道路,投身科技强国建设,勇当创新主力军,为“国之重器”的打造作出贡献。中国的科研创新和长期工作需要的是忘记小我、实现大我、创新为民、敢为人先、有情怀的科学家。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牢记初心,踔厉奋发,努力做好科研工作的自主创新本职工作,紧密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推动我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发展和建立国际主导地位而不断奋斗,为建立中国式现代化、保障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郝捷,国家干细胞资源库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