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捷:小细胞大使命——坚守17年,战疫47天

[video:郝捷-中科院2020年感动人物宣传视频]
 

  新冠肺炎肆虐,36岁的年轻女科学家、国家干细胞资源库执行主任——郝捷坚守科研17年,武汉战"疫"47天的先进事迹得到央视国际频道、央视六套、央视二套、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专题报道,获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干细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贡献奖(个人)等荣誉称号。

  一、36岁女科学家,疫情危急时刻勇挑重担

  2020年1月23日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郝捷加入"抗疫科技攻关小组"并担任项目执行负责人。3月1日,她临危受命,作为首批前赴武汉成员在一线开展前期工作,在特殊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得到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肺科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支持。

  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在武汉期间,郝捷和同事们与时间赛跑,因高强度连续工作发生三次休克性反应,郝捷毅然决定留下来和团队坚守在一线岗位。在武汉的47天里,郝捷和团队同事们除完成既定目标外,还调研走访13家医院,平均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多次进入隔离区并提出肺纤维化导致呼吸困难的治疗新方案。

  郝捷和团队自主研发CAStem细胞注射液获两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症的I/II期新药临床试验批件,这是利用临床级人胚干细胞制备的一类免疫和基质调控细胞,用于治疗COVID-19导致的重症及危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纤维化,也是世界首个治疗新冠肺炎的干细胞药物。疫情期间,该药物先后在北京、哈尔滨、武汉地区救治74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全部患者顺利出院。CAStem细胞注射液入选国家治疗新冠肺炎"三药三方案"。

  二、放弃百万高薪,17年坚守科研阵地

  科学研究不会一蹴而就,要面临无数次的失败和不确定,有时候甚至十几二十年都不会出成果。这是煎熬亦是磨砺,她身边的人走了一批又一批。"搞科学就要板凳坐得十年冷",这个冷板凳她一坐就是17年。"早一天出成果就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正是抱着这个信念,郝捷带领着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科研团队艰苦攻关。经过17年努力,她和团队研发治疗40余种疾病的10余种干细胞药物,专注推进干细胞资源科技共享、国家干细胞库标准化建设。建立国内首个临床级干细胞库,获批国家级资源库,成为首家通过CNAS认可的生物样本库。积极推进国内干细胞库联盟和国际干细胞库行动计划,统一标准,全面统筹,实现干细胞资源库的全球化资源整合和共享。研究成果已发表SCI期刊文章40多篇,参与发表图书2本;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申请专利30余项,已授权专利5项;组织起草国内外标准19项;开展国家备案的临床研究9项,注册临床试验2项。

  在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后,很多企业甚至愿以百万年薪聘请她,但都被郝捷婉言谢绝。其实,郝捷并不是没有犹豫过,丈夫正在创业、两个孩子需要抚养、家有生病老人需要照顾,这一切对她,身为妻子、母亲和女儿来说,并不容易。但是,郝捷知道,中国科学院是赋予她知识、哺育她成长的地方,没有国家的培育就没有她今天的成就。

  47天一线战"疫"和17年科研坚守,让郝捷深刻认识到,科学家的实验台就是阵地,科学技术是白衣天使治病救人最有力的武器。在这次疫情面前,她带领团队经得住考验,做出了成绩,实现了自己科技报国的理想。同时,郝捷和她的团队也更加清楚自己对于党和国家在人民应急危难情况下的责任、使命和担当,也更坚信用科学报国的信念。

郝捷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新冠隔离病房

参与战"疫"人员在国家干细胞资源库旗帜签字留念

郝捷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新冠肺炎患者隔离病房

郝捷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送新冠肺炎救治患者出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