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骏

马世骏

  马世骏 191512-19915月) 山东滋阳人。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生物系。1948年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攻读昆虫生态学并获硕士学位,1951年获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曾在明尼苏达州从事研究工作,被推选为美国科学院荣誉协会正式会员,并被授予金钥匙奖。于195112月辗转回国。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昆虫研究室副研究员、昆虫研究所研究员及昆虫生态学研究室首届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业务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学位委员会主任。在反细菌战期间,他曾到东北对美军空投的毒虫作首次调查,为调查委员会提供了美国进行细菌战的确凿证据,并出席国际科学委员会作证。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曾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主任、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自然灾害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等职。还担任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中国环境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顾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委员、中国环境战略研究中心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国际环境科学问题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副主席、英国皇家昆虫学会会员、欧洲生态科学院通讯院士。 

  马世骏在发展生态学以及建立生态学分支学科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昆虫生态学研究室,还对昆虫生态地理学、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领域的发展付出了心血,而且,对经济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也给予热情的支持。他亲自组织和创建了中国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国生态学会,并创办《生态学学报》,亲自担任主编。他引导我国生态学工作者学习国际生态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概念和新观点,并亲自撰写“边际效应与边际生态学”,主编《现代生态学透视》,对我国生态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他先后发表论文150余篇,专著7部。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有以下三方面:1、东亚飞蝗防治及粘虫迁飞规律的研究,通过系统的考察与实验,提出“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理论、方案和措施,经过实施,取得明显效果。在粘虫的生理生态学研究中也取得明显成绩,研究成果分别于1978年、1982年获全国科技大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奖。他还重视理论上的总结和提高,发表了一系列论着,如《中国昆虫生态地理概述》、《中国农业害虫的动态分析及控制途径》、《种群变境成长》等,从中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植物保护,对我国综合害虫防治理论的发展与实际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2、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重点研究生态系统在环境保护和工农业建设中的应用。强调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原理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还十分重视生态系统定位站的建设,亲自参加论证和评估,并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台站网络建设出谋划策。380年代后,他将生态系统的重心从纯自然生态系统扩展到以人类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提出了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马世骏在引导全国生态学发展方面起到了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对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城市建设与区域治理以及恢复和重建失调的农、林、牧业生态系统指明了方向。他主持的重点研究项目“京津地区生态系统特征与污染防治的研究”于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棉虫种群生态及综合防治的研究”于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他本人于1989年荣获全国环境保护先进工作者的称号,1993年中华绿色科技奖评选委员会授予他首届特别荣誉奖证书和奖牌,表彰他为我国环境科学事业所做突出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