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骧
陈世骧
陈世骧 (1905年11月—1988年1月) 浙江嘉兴人。192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同年赴法国留学,1934年以“中国和越南北部叶甲亚科的系统研究”论文通过答辩,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获法国昆虫学会1934年巴赛奖金(Prix Passet)。1934年回国,先后任国立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1934年)和动物研究所(1944年)专任研究员。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昆虫研究室主任,兼任上海震旦博物馆副馆长。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所长,1962年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
在反细菌战期间,他主持昆虫部分的调查工作,并被派往朝鲜参加调查取证并审讯俘虏,还编写《国际科学委员会调查美国细菌战报告书》内有关昆虫部分,为揭穿美国细菌战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世骧毕生从事叶甲总科的系统分类和生物分类学的研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他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主导思想,探讨生物进化的哲理和生物分类的基本问题:物种概念、系统原理和特征分析,建立了进化分类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对进化理论做出了若干补充和发展。他提出:物种是变的,又是不变的,变是物种发展的根据,不变是物种存在的根据,变是绝对的,是主要的矛盾方面,物种在变又不变的矛盾中演变。物种概念必须与进化相联系,进化是渐变,又有飞跃。物种是生物的繁殖单元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元。生物种内有斗争,适者生存实际就是适者繁殖,生存斗争就是繁殖斗争。这些论点被认为是中国学者对进化论的学术新成就,丰富和发展了进化分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进化分类学新的完整理论体系。他于1979年发表《生物的界级分类》,将生物依进化的阶梯分为三个总界和六个界的系统。他还指出,进化论是生物分类的理论基础,而分类学则是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
陈世骧共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发表的新种949个,新属76个。主要论文和专著有《关于物种问题》(1957年)、《分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1961年)、《生物进化的辩证法》(1975年)、《生物进化史上的十件大事》(1978年)、《进化论与分类学》(1978、1978年),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生物的界级分类》(1979年)、《进化论的若干基本概念》(1983年)、《叶甲总科的系统分类》(1985年)、《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鞘翅目 铁甲科》(1986年),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成果是铁甲科分类区系的系统综述。总论的中心问题是系统渊源和区系渊源。从系统渊源,该志以铁甲科结合叶甲总科,提出了一个反映进化历史的新系统,以此为纲,给全志贯彻了进化思想,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陈世骧于1978—1983年间,以新的物种概念和特征分析方法,革新了进化分类学,为分类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陈世骧在担任所长达28年的时间里,形成了自己的办所理念:人才第一,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理论研究与经济建设结合,长远目标与当前研究结合的原则,在生物个体、细胞、和分子这3 个水平上设置研究室、安排科研项目和发展科研队伍。这样的办所方针对办好动物研究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他是第三至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