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峥嵘岁月,树明日之风——动物研究所博士新生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

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

  11月12日,动物所研究生部及研究生会联合组织博士新生前往群山环绕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纪念馆坐落于雁栖湖畔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区的后山。它的原址是建于1958年的中科院远程火箭试验基地。作为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博士新生,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感受中科院的历史是十分有意义的。

  从国科大校园沿着一条山路蜿蜒而上,映入眼帘的是几栋很不起眼的红砖结构瓦房,建筑斑驳的外墙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墙上已经褪色的标语保留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痕迹;简陋的房舍、锈迹斑斑的火箭发射塔架和被熏黑的实验室,凝重的历史感将我们带回了到那个物资短缺、条件艰苦的年代。

  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有序地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事业展厅、“两弹一星”历史人物展厅和中国科学院早期学科历史展厅三部分。参观者都认真倾听了讲解员对老一辈科学家们感人事迹的讲述,听到动情处仿佛就置身于当年那个火热的年代,并深深地为“两弹元勋”们的壮举所折服:邓稼先投身我国核试验事业,几十年隐姓埋名,不顾危险深入试验区采集数据;郭永怀在飞机失事牺牲时想到的仍然是保护好实验资料;钱学森、彭桓武等放弃国外的优渥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献身国防事业;以及他们“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的朴实话语;所有这些,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老一辈科学家们对“两弹一星”事业的热忱和信念,强烈感受到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

  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对于中国而言,“两弹一星”是在条件极其艰苦、没有外援的背景下诞生的成果,意义非同凡响。当时国际形势复杂,国内也正处于经济低靡、科研薄弱的“文革”时期。而我国科研工作者却能克服诸多现如今根本难以想象的困难,且以相对美、苏、法等国较短的研制时间和较低的研究投入完成既定研制目标。这无疑是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也是“两弹一星”精神最完美的诠释!

  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今天,我们缅怀这一段求真求实的科技史诗,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依然任重道远。毛主席说:“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多么振奋人心的一句话,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不懈,实现我们的科研目标,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