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抗疫路,71岁的中国科学院再谈“使命与担当”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代小佩
“科学家,是在国家需要的任何时候,都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战疫的武器是科研,如何锻造这个利器,是科学家的使命与担当。”10月31日,为庆祝中国科学院建院71周年,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主办的第三届科学节“中科院的使命与担当”主题讲座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行。讲座中,曾携细胞注射液赴武汉抗疫一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干细胞资源库执行主任郝捷讲述了她亲历的抗疫故事。
郝捷作了《小细胞?大使命——17年科研坚守?47天一线战“疫”》报告,从自己的学术起点开始讲述,回忆迈入科研道路的契机,以及在中国科学院学习、工作、成长的历程。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郝捷团队2017年自主研发的CAStem细胞注射液获两个适应症的I/II期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入选国家“三药三方案”,郝捷作为团队首位成员出发前往武汉一线连续奋战47天,救治74名患者。期间,郝捷出现3次休克性反应,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父亲遭遇脑出血,家里7岁和2岁的两个女儿需要照顾,郝捷却始终带领团队坚守在抗疫一线。
回首坚守科学阵地17年和坚守一线抗疫的47天,郝捷谈到了恩师周琪院士多年来的教诲:“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做无原则之事、不计较利益得失。”
总结经验,郝捷说:“国家文化、体制和国力是战胜疫情的密码,科研是医护工作者战胜疫情的最有利武器,人民健康需求是科研工作者前进最大动力。”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新冠病毒感染与抗体研究专家王奇慧研究员作《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科院新冠肺炎疫苗和抗体研发的故事》报告。王奇慧回顾了历史上致命的大规模流行病对人类的影响及应对方式,并回望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中科院病原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在高福院士、严景华研究员的带领下,基于多年研究基础,解析了新冠病毒的入侵机制、研发了疫苗与治疗性抗体,疫苗已经完成II期临床试验,正在积极推动后续III期试验开展,抗体处于临床II期。
中国科学院在病原感染与抗体干预、药物研发、病毒传播机制等方面为应对本次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2020年初,中国科学院50个单位、400个团队、2600余名科研人员协同作战、突击攻关。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力表示,中国科学院成立71周年以来,为祖国的科技事业提供了重要支撑。此次举办“中科院的使命与担当”讲座,可以向公众讲述科学家故事,倡导担当意识,弘扬科学思想,加深公众对科学院的关注与认同。
讲座结束,郝捷引用《行为社会科学基本问题》中的一段话自勉并勉励与会者——提醒那些幸运的人,他们天生必须承担的使命,就是改造社会以使更多人更接近“最幸运”这一端或者更远离“最不幸”这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