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部门党支部参观中国科学院 “信念·传承·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支撑部门党支部参观中国科学院 “信念·传承·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支撑部门党支部全体党员于2019年9月27日集体参观了 中国科学院“信念·传承·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基地位于动物博物馆三层,由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创始人秉志先生事迹区和中国动物学发展四个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和先进人物事迹区组成。用大量照片和实物来展现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科学救国”“科技报国” “科技兴国 ”“科技强国”的发展历程,集中展现老一辈科学家的坚定信念和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奋斗青春。展现了动物所人的信念、传承、奋斗!
首先我们走进的是中科院动物所创始人秉志先生事迹区。秉志的一生是“与祖国同命运,与民族同呼吸”的一生。秉志先生身上至少有这么五个第一。他是科举制度被废除后第一批进入京师大学堂预科学习的学生;1909年,他考取了第一届庚子赔款官费留学生,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在留学期间,秉志与一批志同道合的中国留学生发起组织了我国第一个民间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并创办《科学》月刊; 1921年,回国后的秉志在南京高师创建了国人自办大学的第一个生物系; 1922年又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可以说,秉志先生的一生都在践行“科学救国”的理念。 1949 年,年过花甲的秉志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荣幸地参加了开国大典。 1950 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他将自己在抗日战争前节衣缩食所置的四处房地产全部变卖捐献给国家。他的三千余册藏书,也早就留下遗嘱全部献给国家。书柜中展示的即是其部分书籍。秉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科学事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祖国。他是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的科学成就与爱国精神激励着我一代代年轻的科学人接续奋斗,矢志不渝!
第一区,带领我们回到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去重温先行者们在国难当头之时筚路蓝缕、奋勇前行的岁月。展示抗战爆发前四大生物研究机构的建立过程,和先驱们为之而奋斗的历程。
第二区, 展示的主要即为新中国成立前四大研究机构的动物标本采集情况。为了自主开展生物学研究,防止国内重要生物资源、标本流失海外, 1922 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秉志、胡先骕等爱国科学家先后组织参与了数十次、涵盖 22 省区的大规模资源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积累了大批科学资料和大量珍贵的动植物标本。展板上所展示的即为当时所采集的标本以及当时标本馆的照片。同时这些学者们促成限制西方人的来华采集动植物标本并禁止捕猎大熊猫等掠夺活动,有力维护了国家权益。
第三区,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科技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科技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科学界担负起 “ 科技报国 ” 的历史使命。中国动物学研究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仅有 30 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 5 万人。比如静生生物调查所在 1949 年中国科学院接收时只有 16 人,其中研究人员仅有 5 人。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 “ 废墟 ” 上重建。 1949 年 11 月,中国科学院成立。 1949 年到 1953 年中国科学院先后接收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其后重新组建为动物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动物所马世骏研究小组根治千年蝗灾的事迹被称为消灭害虫的伟大举动。
第四区, 改革开放以来,动物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三个面向”, “四个率先”的建设。 就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率先 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主动布局和建设了 3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个院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动物博物馆,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动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建立起充满创新活力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并将优秀人才输送到全球各地;率先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智库。一代代动物所人始终肩负时代使命,紧扣时代脉搏,认真践行 “ 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 ” 的宗旨,努力建设 “ 美丽中国、健康中国 ” 。 在党的领导下,动物所抓住机遇、不忘初心,创下的累累硕果。
回想过去,建所 90 年来,从国难当头的筚路蓝缕到新时代下的科技创新,动物所人沿着秉志、陈桢等老一辈科学家开拓的道路,秉持坚定的爱国信念,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在国家自然资源调查、动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区设立、珍稀濒危动物保护、虫鼠害防治、生殖发育、干细胞与基因编辑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不懈地奉献智慧和力量。
展望未来,动物所支撑部门党支部党员将以老一辈的爱国科学家为榜样,认真践行“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研究所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努力工作,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