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我们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们要以身作则,时刻保持着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发扬我们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奉献、积极向上的精神,用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添加动力。我们在自身努力的同时,也要积极的向身边的群众宣传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思想以及重大意义。
作为一名在科学研究一线奋斗的博士生,我们要把自己的科学研究与国家的需要相结合,我们要深度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我们要发挥好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所在的课题组是研究农业大害虫棉铃虫嗅觉和味觉对其行为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棉铃虫寄主植物本身产生的化合物成分控制棉铃虫,从而建立一种绿色生态防控农业大害虫棉铃虫的方法,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韧性和后盾。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奋斗,以党和国家的需要为目标,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奉献一份力量。(莫宝童)
宏伟蓝图激人心,声声号角催人进。近期我们各党小组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大家一致表示,坚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各项工作,学懂弄通、学深悟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几年,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大国竞争日趋激烈,地缘政治因素和疫情冲击正在使全球产业分工加速向区域化、多元化方向调整,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才能把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奋进新征程,拼搏正当时。作为一名研究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用党的初心使命提醒自己,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得更加绚丽。我们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做到‘六个坚持’,牢记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重要要求,自觉遵循‘五个必由之路’的规律性认识,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沿着总书记描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宏伟蓝图笃定前行。”。( 原二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乡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乡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
近几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粮食安全日益受到更大威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树立大食物观,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种发展战略既追求公平,也追求效率,既强调以人为本,也强调社会的公平正义,价值目标包括了稳定、协调、发展、均富、秩序、平等、自由、正义、民主、诚信、友爱等价值体系。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消除区域性壁垒,提高社会生产和组织效率。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具有重大意义。(陆腾飞)
一、什么是高水平对外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开放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引进投资,吸引资本和经营者投资经营。另一方面,走出去,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开放在理论内涵上主要有两大要点:一是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二是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就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原因 第一,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原因之一,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面对的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引起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由于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外部环境复杂。第二,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对外开放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国际分工发生了改变,从产品分工转向要素分工,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了,低成本的优势在弱化,对外开放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经济持续复苏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第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封闭导致落后,关起门来搞建设会失败,因此需要加强合作,疫情的蔓延,也需要合作共同应对。第四,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在多个领域尚处于落后,体现在(1)较高层次的服务、资本、金融层面相对较弱;(2)品牌、营销、研发等全球价值链的服务环节;(3)制定相关规则和标准的能力有待提升;(4)地区的平衡性、服务业的水平等有待提高。
三、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好处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众多好处。首先,对外开放不仅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坚持不动摇,而且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改革开放的四十四年过程中,中国是受益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社会也是受益,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中国与沿线的国家互利共赢,共促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其次,中国主动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引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获取战略性资产,节约生产成本,维护全球生产网络,实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
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措施 制度型开放已经写了进党章,表明了我国鉴定不移扩大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的决心。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重点畅通经济循环,而且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系统观念和优化开放布局,既能引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又能让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例如,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吸引投资,吸引更多国际技术和人才。扩大外商投资的范围,区域间增加联动,对落后地区的投资,如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部署产业链和供应链。最终,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高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五、科学工作者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需要经济不断的发展,依赖于对外开放。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数字经济。科技工作者是最具有创新能力的群体之一,应该将自己的研究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通过科研成果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贡献力量。(吴润标)
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