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领学章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七部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领学同志:杨星科、庞奎玉、李幼华、万玉玲,离退休党总支
 

【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是我们党深入探索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规律获得的重要认识成果。这场革命,不仅将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而且将极大改变国家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主要体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各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等制度体系。它规范人们做事的行为、方式,促进平衡、协调,保障公正、公平;而治理能力则是对治理体系的贯彻、落实,使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最大效能!所以说,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是人首先要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具体体现在行为规范、诚实守信、理性豁达、守时惜时,善于学习,敢于创新、自信自重,乐于助人。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社会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是,我国国民的现代化却很落后,最突出的就是行为规范问题,其次是诚实守信问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大反腐力度,处理了大量的贪腐违法人员就可以看出,不少人视法律为儿戏,把制度当无物;为处罚“老赖”制定出不少举措,给人一种“无奈”的感觉;社会进步了,迷信盛行了,人们有钱了,任性加大了;忘记祖宗、憎恨社会、抹黑国家、是非颠倒、妖言惑众大有人在。不思进取、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奢侈浪费、金钱至上已不新鲜。这些都和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格格不入,它也深刻警示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再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人去执行,也形同虚设。所以说,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首先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和道道品质要符合现代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其次,是为了促进社会的文明,它通过人们规范的行为,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第三,实现公平正义,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它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福利公平;要求对公共权力和公共行政实行有效监督,以创造和维护公平正义。第四,是为了程序正当、及时高效,要求对国家治理体系执行过程中,做到公开透明,民主科学,避免道德绑架,节省管理成本,做到及时高效。

  因此,“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杨星科)

 

  长期以来,为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探索。2010年,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

  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全面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把握党和法的关系。“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

  一是坚持科学立法。习近平总书记他强调: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在法治实践中培育法治信仰。对法治信仰需要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的具体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现在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同时也要看到,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要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抓紧制定和修改同全面深化改革相关的法律,当法治成为全社会的普遍信仰时,法治国家才能实现。

  二是坚持严格执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我们生活中发生许多问题有的是立法不够,规范无据,但更多的是因为有法不依,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破坏法治。严格执法是法律实施的重中之重,在我国80%的法律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行政机关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要求别人做到的,我们执法人首先应做到。执法者必须忠于法律,既不能以权压法,以身试法,也不能法外开恩,徇情枉法,坚决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三是坚持公正司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群众工作,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的问题,我于1999年5月经动物研究所党委推荐,本人同意,海淀法院审核,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成为了一名人民陪审员。在23年陪审当中,帮助法院审理了上万件案子,履行了法律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损害人民群众的权益。今后我将继续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奉献一份力量。

  四是坚持全面守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力和自由,宪法和法律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中。全民守法就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要积极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逐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梳理法律的权威,使大家都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诉求,通过法律程序我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庞奎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次代表大会报告中,第七节讲的依法治国问题。他说:“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关系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说出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若没有法制规范,无法无天,像文化大革命那样,谈不上国家治理,人民幸福。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在法治轨道上才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法律保障宪法的全面实施。坚持宪法规定的中国共产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不动摇。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篡,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

  法制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

  公正执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健全公安机关、检查机关、审判机关、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促进司法公正。

  加强建设法制社会,要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引导人民做社会主义法制的自觉遵守者、捍卫者。(李幼华)

 

  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法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既有对过去十年的总结,也有未来建设目标和规划。 

  在总结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时,二十大报告指出: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对于未来依法治国的设想则提出:未来五年,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至今,法治体系的建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保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十大报告将全面依法治国上升到“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表明法治建设在国家治理和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关于法治建设的四个目标,首先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中国五千年文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丰厚底蕴,以社会主义国家七十多年的实践,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完善法律体系的工作应该易于推进。难的是如何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如何严格公正司法,如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写在纸上容易,落实在行动上难!因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建设法治社会需要人为。 

  1938年,毛主席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作出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毋庸置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依法施政,公正司法,建设法治社会,没有一支公正无私的优秀干部队伍,是不能完成这一伟大使命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知难而进,大力反腐倡廉、扫黑除恶,自我刮骨疗毒,深得民心。 

  自我刮骨疗毒,是因为一些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政法系统的高级干部,不仅仅是执法不严的问题,而是目无法纪、执法犯法、徇私枉法,亵渎了神圣的法律,给执政党的威信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法律武器如果掌握在这些贪赃枉法者手中,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将成为一纸空文! 

  建设法治中国,首先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任何法律必须符合宪法,任何行政规定不能与人大通过的法律法规相悖,必须维护宪法的权威性。 

  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考验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失去公信力就是丧失民心。曾几何时,我们的政府机关、办公大楼壁垒森严,自行与人民群众隔离,官难见、脸难看、事难办,权大于法,甚至以手中的行政权和执法权戕害百姓。殊不知越是如此,越会遭到群众唾弃! 

  如何让人民群众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难!执法者对法律没有敬畏,公检法系统那么多身居高位的人贪赃枉法,为什么?因为对权力的约束监督漏洞太多,虽然各层级设有纪检监察,基本上是圈内人,怎么能保证监督作用? 

  综上,建设法治国家,任重道远,困难极大。没有科学严格的监督制度,没有人民群众的切实参与,法治跳不出官官相护,贪赃枉法的圈子,将难以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万玉玲)

 
【领学章节】

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

  (二)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

  (三)严格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四)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来源:新华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