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领学章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九部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领学同志:刘硕、刘欢、张晓晓、李可欣,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党总支研究生党支部
 

【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通过结合第九章的学习内容,我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获得了空前的满足感、安全感、幸福感,这是因为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度重视与人民群众生活与发展的一切问题。我国不仅已经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且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是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最生动的体现。同时,在发展的道路上,党也深刻思考了如何创造新征程上人民所向往的崭新美好生活。这种思考,不仅是为了切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还是为了做好收入分配制度设计、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就业优先战略及推进实现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一个重要论断,“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并就完善分配制度作出重要部署,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过去的几年,经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发挥分配制度的激励作用,最广泛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促进高质量发展,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同时,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这一重要部署,对于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扎扎实实朝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就业优先战略,这使得就业这个问题在民生领域有了新的高度。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严峻的疫情影响下,就业就是保证人民内心踏实的稳定剂。过去的几年,新冠疫情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冲击,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保障就业,就需要的不仅是就业制度的完善,仍需要灵活补齐各种就业创业市场、人才的短板。通过研习就业优先战略,可以发现这会使整个就业环境更加平稳且就业机会更加丰富,使更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就业中提升,在提升中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新闻报道里一声声、一阵阵满意的答复,是我国在过去几年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新的高度最生动的体现。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党一切为了人民最真挚的情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鲜明特色与我国的担当,同时在保障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上不断保障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健康向上的社会需要健康的人民共同建设,我党勇于发现社会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并针对问题作出了具体实在的解决方案。从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健康保障机制的完善虽然无法改变时间的流逝,但的确可以使一个人更健康更幸福更自豪的生活下去。健康中国的全力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得到更充分的保障,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追求。

  这次学习,使我对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针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使我认识到为什么“人民”这一词是贯穿二十大报告的重要主线,是新的阶段唯一的不变。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在认识与实践中更加感激。(刘硕)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民生”的篇章,是每个人都格外关注的部分。报告指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报告强调,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发展的保障。最近几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就业形势面临着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社会就业难度加大。特别是每年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二十大报告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它提高到了战略高度。二十大报告还强调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此,我的理解如下:首先,充分就业,即有需求的人就业比重要高;其次,高质量就业,即人民群众期盼的高质量就业,不仅能满足生活基本需要,还能施展才华,实验自我价值。报告中也提出了促进就业的措施,比如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等。同时,“平等就业”和“就业歧视”第一次出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表明了党中央对公平就业的重视,也展现了党中央推进落实高质量和充分就业的力度和决心。(刘欢)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使命激励新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描绘的宏伟蓝图和光明前景激荡人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重若千钧,字里行间满是民生情怀。

  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深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号,正在从事科学研究的我们在生活中也能体会到落实在我们身上的民生福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生建设逐渐完善,国家对研究生给与了充足的经济支持,使我们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更加纯粹,心无旁骛。在研究生就业方面也深有体会,二十大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国家的一系列举措为研究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政策便利,”国家部署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创业。要加大对创业创新主体的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盘活闲置厂房、低效利用土地等,加强对双创重点项目支持。政府投资的孵化基地等要将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提供。对首次创业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国家给予的一系列政策,为我们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多渠道保障。

  “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二十大提倡重视疫情防控,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全力配合做好防疫工作,强身健体,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做好科研工作,以更认真的态度、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践行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努力做一心向党的践行者、一心为民的服务者、一心向前的奋楫者。(张晓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二十大继续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贯通始终,对民生保障和共同富裕提出一系列新论断,作出一系列新部署。这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决心。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矢志不渝、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政治本色,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优越性,顺应了历史发展大势和人民群众期盼。

  民生福祉是共同富裕所要求的一个核心点,而要在新征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以分配制度作为基础性手段和方式,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首次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切实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建立调节高收入者的财富积累的合理机制,增强财富分配的公平性,以便形成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的收入分配新秩序。

  社会保障,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内容,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心愿就是“生活富足、身体健康、精神充实、安居乐业”。在二十大报告中也特别提到,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目前,虽然我国社保覆盖面虽然已经很宽,但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质量并不高,整个体系还未最终成熟、定型,现行制度安排中的制度性缺陷及多层次体制建设滞后等问题,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才能最终建成公平、可持续的高质量社会保障制度。未来五年,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窗口机遇期,也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统筹好基本养老服务、非基本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形式也需要由机构为主向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转变,服务主体由政府公办为主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发力转变,保证老年人享有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而健康中国的建设离不开生命科学的发展。作为一名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生党员,我们更应该刻苦钻研,积极进取,树立崇高意识,学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从日常点滴积累,积极为健康中国的建设事业奉献一份力量。(李可欣)

 
【领学章节】

九、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一)完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来源:新华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