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只有坚持不懈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相信许多人对前些年全国多座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爆表”的现象印象深刻,严重的雾霾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急剧下降。针对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的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持续有效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使得雾霾得到彻底抑制、污染水体大幅减少、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得以重见天日;同时,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藏羚羊繁衍迁徙、白洋淀鳑鲏鱼等土著鱼类逐渐恢复……所有的这些带给广大人民群众的是慢慢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广大人民深刻领会到了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伟大事业中献计献策、有所作为,争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李欣欣 支部宣传委员)
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截止今天时间刚好过去了1个月,那份庄严、那份肃穆、那份紧张、那份期盼、那份激动仍清晰地在脑海中回荡。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既细数了已取得的成绩,也部署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让我们既要自信于已取得的成果,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醒、居安思危。
报告中的第十条内容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报告详细部署了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到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布局。作为标本馆的工作人员,我对其中的“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印象深刻。2021年2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公告发布了新一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与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相比,新版《名录》中的牛科动物由17种增加到了31种,其它新增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还有不少。这其中固然有由于监测技术进步和种群数量评价规则优化而使更多的物种纳入到了受保护行列,也有由于自然环境被破坏和人类偷捕滥杀造成大量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甚至濒危的原因。
在此二十大重要部署的引领下,让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警醒,团结起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推进美丽中国、美丽大自然的建设。(朱喜超 支部组织委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在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得不说,也因“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方式而造成了一些环境问题,付出了一些代价。如今,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理念的提出,说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实践表明,这一理念也是符合客观规律、顺乎民意的科学理论,不断指引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认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目前,我们国家正全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积极促进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建设人类美好家园。即使受严峻的疫情和复杂的国际形势的影响,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仍要以主人翁的角色担当起“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的责任。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万世,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也必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向公众宣传和科普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和价值。(郝艳)
在二十大报告里,“生态建设”的概念虽然不是头一次提出,但赋予的意义更大。“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但被列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里,还单独开辟了一章,分四个方面规划了详细的目标和任务。在2035年我国发展总目标里也包括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这个部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节中,也强调了扎实推动乡村的“生态振兴”。“十三五”期间,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很多地方不再把生态环境保护看成是给发展“拖后腿”,而是将绿色发展作为新机遇和抓手,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之路。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雾霾少了、环境美了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切身感受。生态好,发展才会更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背后,是我们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坚定走上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很简单,只要我们不浪费,就能为大自然节省一些能源、资产,为地球做一件好事。绿色发展只是一种态度,而不是潜力,我们就应从节电、节碳、节油、节气、节水、节煤这种小事做起,绿色发展是我们要建立的科学生活方式,只要我们行动就能够接近绿色发展,甚至能够到达绿色发展的标准。我们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务必节约,比如:出门时记得要关电视、关灯,有的人想,反正出去一会儿会儿,那就不要关了,其实关一秒也是节约。
推动绿色发展生活并不是一件难事,我对绿色发展的理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一切可能的消耗。当然,绿色发展主要还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实,绿色发展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只要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能够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我的生活中一些绿色发展小窍门就是针对节水方面的。生产自来水和处理污水都要耗费超多的能源,所以,节水就是节能。在马桶的贮水槽里放置一个可口可乐的瓶子就能够减少每次放出的水量,做到节约用水。洗脸的水能够再冲马桶,洗完菜的水能够用来浇花。别小看这些水的重复利用,积累下来,仅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就能够节约一吨以上的水。其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不难做到,要看你有没有这个心:只要拒绝使用塑料等一次性的物品,减少自己垃圾的产生,按相关的要求分类存放。不要向河湖中抛洒垃圾,如果人人能这样做到的话,那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有很大的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则又近了一步。(巫鹏翔)
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三)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