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的第十一部分强调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其中提出了四个方面:(1)健全国家安全体系;(2)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3)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4)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使我对这一部分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提出的四个方面中,其中有两个方面都强调了生物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生物数据的安全性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比如测序的数据可能与我们个人的身体健康相关,这些数据的泄漏可能对我们造成危害,因此成立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等。在公共安全治理中,药物安全、生物安全等与我们生命有着重要的关联,药物如果质量不过关,那它就不是救人的,而是害人的。如果在传染病爆发的时候,生物安全监管是我们保障个人安全的前提之一。在生物入侵方面,前段时间很火的鳄雀鳝入侵事件对我国本土的物种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要有信息保护意识,不被敌对势力蛊惑,泄漏生物安全数据。
在这次报告的学习后,我们更应该结合自己的长处,将所学落实到具体科研工作中,从小事做起,努力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丁永利 党小组组长)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报告指出我们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局势瞬息万变,我国国家安全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与挑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安全亦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作为一名生命学科研究工作者,国家安全看似我们能做的不多,实则不然。以我能想到在此范围内,我们能做出最多贡献的大概是生物安全相关领域。这是国家安全体系比较新的也是及其重要的一环。三年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生物安全是何等重要,而我们对于生物安全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又是何等的缺失。在我个人的记忆中,生物安全这个话题在以前并没受到大范围的重视,关注和报道稍多的也仅集中在物种多样性方面。但相关的普及和教育远远不够多,生物安全的国民意识还不够高。以前我也觉得生物安全问题离普通人很远,但其实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口活体动植物、不科学放生、宠物逃逸扩散、野生动物捕捉等等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普通人可能一不小心就造成严重的生物安全隐患,而我们每一个相关从业人员都有责任参与相关的科学普及工作。个人要做出出色的科普成果是困难的,但是提高身边家人朋友的生物安全意识是我们容易做到的。我相信一点一滴,聚少成多这也是不小的力量。国家安全网络,需要你我共同织就,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王欢 党小组组长)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就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方面的一个重大举措。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即“一案三制”:制订修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的体制、机制和法制。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自然灾害、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爆炸等事件的应急救灾过程中都证明了“一案三制”综合应急管理体系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但它管理混乱、权责不配、效率低、预防和灾后重建工作不到位等缺点也十分明显。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统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应急管理在内的整个社会治理都归为国家安全范畴。
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提交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文件,针对应急管理方面的问题,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政府组建应急管理部。
2018年3月,应急管理部组建成立。其整合了国务院办公厅、公安部等13个部委办应急管理方面的职责:1)制定国家应急管理预案、组织统筹国家应急管理事务;2)指导应急处理工作;3)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4)建立国家事故和灾害报告系统,及时发布事故和灾害相关信息;5)指导应急物资储备与调度;6)组织救灾体系建设。
应急管理部的成立转变了观念及工作方式,优化协调了国家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这对于我国面对突发事件防灾减灾救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
应急管理部自成立之后便有很好的效果。在成立后的一年时间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有效应对和处置山西乡宁“3.15”和贵州水城“7.23”山体滑坡、山西沁源“3.29”和广东佛山“12.5”森林火灾、四川长宁6.0级地震灾害、“利奇马”超强台风,以及江苏响水“3.21”爆炸和四川珙县“12.14”煤矿透水事故等多起重特大灾害事故。
2022年8月23日19时许,长寿区万顺镇垭口村曾家沟突发山火。重庆市、长寿区两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力量紧急扑救。现场指挥部成立抢险救援、后勤保障、治安交通、医疗保障等工作组全力保障扑火救援。先后组织长寿区消防救援支队、街镇综合应急救援队,川维、重钢、国复、望变和小康等企业应急救援队伍,武警官兵、民兵和志愿者等1300余人,投入消防车、挖掘机等各类设备开展科学扑救。2022年8月25日上午,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又协调云南大理、普洱消防救援队伍和武警重庆总队第一值勤支队官兵600余人增援长寿山火扑救,两架直升飞机参与集中灭火。8月26日8时30分,重庆森林火灾各处明火已全部扑灭,全面转入清理看守阶段,无人员伤亡和重要设施损失。各方面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救援力量1.4万余人、森林灭火主战装备3100余台(套)、直升机10架参与重庆森林火灾扑救,及时转移群众680余户、1800余人。本事件的成功解决,不仅体现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优化,更体现了在危急时刻我们子弟兵和人民的责任与担当。
除了成立相关的部门,我们还在立法方面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于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同时实施。它既为反间谍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又为在隐蔽战线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作出了具体的制度规划,必将进一步推进我国反间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此法旨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此法旨在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几部律法的颁布从法律层面上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填补了法律上的空白。
综上可以看出,我们党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一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任金梁 支部纪检委员)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和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必不可少。从百姓层面上看,日常吃、穿、住、行、工作都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安全保障,粮食安全、交通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都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从国家层面上看,配套有完善的安全体制建设、国家安全力量布局、安全能力建设,才能够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及时化解重大风险。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第一,突入其来的自然灾害对人民和国家带来损失不可估量,报告中指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第二,要以预防为主,尽量减少非安全因素出现,比如加大对食品药品的监管力度,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等。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治理体系的建设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通过基层信访等途径及时了解并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化解矛盾。增强社会治安管理,坚决扫黑除恶。人多力量大,要让更多人加入到群防群治力量中去,人人有责,人人尽责。
总的来说,就是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准备以抵御发展中的各种风险,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韩璐 支部组织委员)
十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一)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二)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维护海洋权益,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三)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