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
领学章节:《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一章第四节: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领学同志: 熊文华、平晓鸽,管理支撑部门第一党支部
【摘 要】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黄埔军校,造就革命武装的骨干力量。此后,国共合作步伐大大加快,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国民革命运动。以广州为中心,全国各地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等蓬勃发展。国民革命思想由南向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并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1925年5月,上海工人反对外国资本家的大罢工,酿成了五卅惨案,掀起了包括省港大罢工在内的多个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也带动了北方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
【党史故事】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已不复存在,但中华大地仍阴云密布,混乱不堪,中国人感到无所适从,民族的未来呈现出一片黯淡。此时,中国共产党仍处于幼年,中国国民党没有形成统一全国的力量;欧美列强渡过了一战后的危机,重返远东,争相掠夺中国;中国的政治与经济被帝国主义控制,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受重大挫折;各地军阀沦为列强的傀儡,他们豢养的40余万军队之间的战端不息;有些省份为支撑战争而横征暴敛,人民的身家性命危如累卵。整个中国,已没有能够置身事外的阶层,也没有可以苟且偷安的人群。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开启了第一次合作,开创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割据的新局面,为大革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华儿女怀着改变民族未来的希望,被广泛地发动起来。革命的浪潮由此开始声势逐渐浩大,继而席卷全国。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后,在各地积极帮助创建和发展国民党组织,使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发展,党员人数迅猛增加,党员成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占相当大的比重。
大革命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党组织力量迅猛发展。中共三大召开时,全国党员仅420人;中共五大召开时,全国党员已增长到57967人,仅广东党员就接近1万人。除新疆、青海、贵州、西藏、台湾外,全国都建立了党的组织或有了党的活动。
“党的组织发展,得益于国共合作这一形式。”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曾庆榴说,国共合作之后,黄埔军校有了很大的吸引力,否则共产党员也进不了黄埔军校学习,他们也不可能成为党的重要军事政治干部,周恩来也当不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4年6月,黄埔军校如期开学了,它号召全国各地有志青年报考黄埔军校,于是便有了那么一句话——“到黄埔去”。第一期学员就有60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
一直以来,国民党因其阶级局限性,几乎只与权贵阶层建立联系,群众工作严重缺失,且国民党组织只在广东、上海、四川、山东等地区有一定活动范围。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及大量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他们以卓越的组织能力,积极在全国各地广泛联系群众,帮助国民党建立和发展基层组织。在北方,国共合作的进展尤为顺利。李大钊顾全合作大局,加上他学识渊博又为人谦虚,北京及周边地区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很好。这种充分的合作,使国民党北京执行部所辖的华北、东北、西北15个省、区的国民党党员人数迅速扩展到14000多人的规模。
后来,周恩来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说,“当时,国民党不但思想上依靠我们,复活和发展他的三民主义,而且组织上也依靠我们,在各省普遍建立党部,发展组织”,“当时各省国民党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我们的同志”,“是我们党把革命青年吸引到国民党中,是我们党使国民党与工农发生关系。国民党左派在各地的国民党组织中都占优势。国民党组织得到最大发展的地方,就是左派最占优势的地方,也是共产党员最多的地方”。
国共合作使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共同努力,将国民革命思想由南向北,在全国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广泛传播。国民党的影响范围迅速在广袤的北方发展,国民革命运动从岭南一域向大江南北扩散。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力量开始迅速汇集,大革命的初澜已开始显现。 (摘自中共中央党校网站)
【学习体会】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是应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之下的重要选择。双方精诚合作,互相听取建议,建立的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武装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人、农民、学生和妇女等革命群众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员成员和组织数量迅速增加,影响力快速增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并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促进了民族进步和社会前进。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回首国共双方当年寻求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历程,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国民党人的非凡胆识和魄力,深刻体会到双方高超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