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 | 你用生命,谱写壮怀激烈的诗篇——献给邓稼先

   处:作者 郭曰方,《亲爱的祖国》下卷《祖国之恋》第295页,海燕出版社20193月出版 

  诵读者:李幼华,退休党支部

 

 

今天 有了科学技术的慧眼金睛  就可以 看穿宇宙星空的大小

就可以 探测原子基因的疑团 

但是 我们却依然无法计算出 

一个人生命的能量 也无法知道 

一位科学家的心灵 究竟会有 

多么辽阔的空间 

于是 我想起了一个人 

想起了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 

想起了 邓稼先 

28年 整整28 

  他隐名埋姓 把生命的种子 

播进了 大西北浩瀚的沙漠 

播进了 辽阔的青藏高原 

与风沙同行 

与冰雪做伴 

他用鲜血和汗水 浇灌着 

祖国强盛的根基 

他用科学攀登的足迹 叩响了 

荒原边陲的每一座高山 

这里 看不见故乡的花溪石径, 

听不到妻儿的殷殷呼唤 

在他面前摇曳的 永远是 

如豆的灯光 如血的夕阳 

漫漫黄沙 袅袅炊烟 

然而 在这里 就是在这里 

他却用生命的灯盏 点燃了 

一个民族五千年的梦想 

和东方巨龙的怒吼 

用原子弹 氢弹的爆炸声 

向全世界宣告了 新中国的地覆天翻 

 

1964年1016 为了这一天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邓稼先 把生命的全部能量 

狂飙般地倾泻在 运算图纸上 

他把科学家的智慧和良知 

毫无保留地倾泻在 那片高原 

他知道 那每一个数字 符号 

都连结着祖国人民的重托 

那每一条红线 蓝线  

都牵动着中华民族的尊严  

有多少坚固的堡垒 

有多少拦路的大山  

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科学家的责任  

科学家的胆魄  

就是要量一量 九天五洋的边界  

就是要探一探 龙潭虎穴的深浅  

没有高能计算机  

没有现代化车间  

没有氟油  

没有高能炸药 

甚至没有白馒头

没有香喷喷的大米饭 

邓稼先 和他的年轻伙伴  

就靠着那台 每秒300次的手摇计算机 

和古老的算盘 

把原子反应理论运算的图纸  

堆成了 一座小山  

在那特殊的困难时期  

窝窝头 咸菜 苦菜根  

成了他们餐桌上的主食 

就是靠着这样的粗茶淡饭  

靠着这种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他们咀嚼着中华民族的昨天 今天和明天  

与科学家的夙愿 一起下咽  

他们殚精竭虑  

他们卧薪尝胆   

万众一心 要用坚硬的脊梁  

撑起巍巍昆仑 和共和国明朗的蓝天  

多少次冲锋陷阵  

多少次引爆排险  

多少次辐射伤害  

多少次通宵达旦 

科学家身上的每一个细胞 

都凝结着 对祖国人民的汪汪深情 

科学家身上的每一条血管 

都奔流着 对科学追求的炽热情感  

就是靠着这样的精神 这样的信念  

他们把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第一颗氢弹 送上了云霄  

就是靠着这样的意志 这样的品格   

他们把中华民族的光荣和自豪  

升华到无限…… 

 

一颗颗原子弹 氢弹 成功爆炸 

一次次火箭 卫星 直插云天  

邓稼先耗尽了全部热血  

点点滴滴的流淌 他竟没有  

竟没有给自己留下 丝毫喘息的时间  

1986年 62 岁的邓稼先   

被癌症的魔爪 无情地击倒了   

弥留之际 他还惦念着中国的“863”计划 

他说 他的事情还没有做完   

凝视着床头那盆盛开的马兰花   

他强忍着泪水 笑了笑   

便合上了双眼   

妻子在耳边呼唤   

战友在耳边呼唤   

罗布泊在远方呼唤   

昆仑山在远方呼唤   

邓稼先 你醒一醒 醒一醒吧   

你看一看 再看一看吧  

亲人 守在身边  

祖国 守在身边   

但是 邓稼先太累了 一生的劳累啊   

任凭千呼万唤   

此刻 他再没有一点力气  

睁开那明亮的双眼  

突然 他微微颤动着嘴唇  

断断续续地 只留下一句话  

“为了它,我死而无憾。”  

啊此时此刻 我不知该用什么语言 

赞美这位中国的奥本哈默  

赞美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邓稼先 他用自己的全部生命

和对祖国的承诺 

为中国龙的腾飞 写下了一部  

壮怀激烈 千古传诵的诗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