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讲堂(第47期):藏羚羊与和谐之道

主要内容:藏羚羊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被称为青藏高原的精灵,这是一种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季节性迁移濒危野生动物。每年6月,藏羚羊进行大规模迁徙产仔,迁移到青海西部的可可西里、西藏羌塘等地区,在那里产下幼崽。7-8月,母羊会再和幼崽一同返回原来的栖息地。

藏羚羊曾经多次牵动我们的神经,受到大家的关注。上世纪九十年代,不法分子为获得藏羚羊的绒毛制作西方女士使用的沙图什大量偷猎藏羚羊,获取暴利,因此沙图什又被称为沾满藏羚羊鲜血的围脖,为了保护藏羚羊,国际社会、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有识之士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使得藏羚羊得到了有效地保护,种群数量得到了恢复。

本世纪初,中央政府决定修建青藏铁路,因为铁路穿过了藏羚羊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藏羚羊的生存状况再次吸引着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杨奇森研究员承担了青藏铁路藏羚羊迁徙走廊的设计,在他和他的课题组的努力下,青藏铁路有了专为包括藏羚羊在内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从此飞驰在青藏高原上了列车与藏羚羊的迁徙达到了互不影响,这一工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野生动物的保护达到和谐的典范,青藏铁路成为一条和谐之道。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连续实况播报藏羚羊迁徙的壮观场景,再次把世人的目光聚焦到藏羚羊身上。为此,我们特别邀请杨老师为观众们介绍藏羚羊的起源和进化、生物学特征、生态和行为等各个方面,还将展现人们在保护藏羚羊过程发生的故事。

主讲人:杨奇森,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兽类学研究组组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兽类学研究组组长,兼北京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兽类分类、资源及保护生物学研究工作。研究主要集中在兽类的谱系动物地理学、形态功能进化及保护生物学领域,研究地域主要包括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和西部干旱荒漠区。

【时间】2013年7月21日(周日)上午10:00~11:30。

【地点】国家动物博物馆(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 中科院奥运村园区)

【参与方式】本次讲座需要预约,预约前80名者视为成功,可免费入馆参加科普讲座。其他预约但未成功者,可享受半价门票(即20元,不包括4D电影)入馆参加讲座和参观本馆。请将您的姓名、手机号码发送电子邮件至nzmc@ioz.ac.cn,收到我馆工作人员邮件确认则视为报名成功;报名未成功者不另行通知。预约成功者请提前20分钟到达,在售票处换取入馆证;预约但未成功者也请提前到达,在售票处告知姓名或手机号,购买半价门票。同一姓名或手机号码不可重复使用。咨询电话:010-64807975,64807976。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10-64807098
传  真: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