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公众科学日动物所专场活动预告&攻略来啦~
2023年5月,我们迎来了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主题是“遇见科学 预见未来”。本次动物所专场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委员会、中国昆虫学会科普委员会、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科学传播委员会协办,国家动物博物馆、国家干细胞资源库承办。
动物研究所作为中科院里历史最悠久的研究所之一,将为大家展示动物所90余年的科研历史,提供与科学家面对面的科普讲座,同时为小朋友们免费开放国家动物博物馆、逛科普集市、制作昆虫标本、体验科普实验、参观干细胞资源库。
相信对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和神奇复杂的生命科学感兴趣的你,一定不会错过本次公众科学日的精彩内容。
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哦~因为场地有限,本次活动采用线上预约的方式进行报名,只有在通过文末“阅读原文”或文中的预约小程序(每个账号仅可报名一个活动场次)的方式进行预约不同场次的活动,并且收到预约通过的短信后,才可以参与活动哦~
开幕式
时间:2023年5月13日(周六)9:00
地点:国家动物博物馆(一层大厅)
主要内容:
● 动物所领导和嘉宾致辞
● 科学家代表发言
● 优秀学生代表发出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家精神的倡议
● 科学好书捐赠仪式
● 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列表 · 预约方式
#01
科普报告厅活动区
活动内容:与科学家面对面的科普讲座
活动日期:5月13日、14日
活动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一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地下一层科普报告厅
预约方式:
《蝴蝶——会飞的花朵》
时间:5月13日 10:00-11:00
主讲人:魏永平 教授
讲座主要包括:蝴蝶的一生,蝴蝶家族及国蝶,蝴蝶养殖,蝴蝶园与蝴蝶博物馆,蝴蝶翅膀上的财富五个方面。从蝴蝶的觅食方式、生存环境来看,蝴蝶隐藏着许多令人惊叹的未解之谜。蝴蝶何以美丽?全世界有多少蝴蝶种类?世界各国国蝶是谁?世界各地的蝴蝶博物馆有哪些?蝴蝶翅膀上隐藏着怎样的财富?让我们跟随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副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魏永平教授一起走进蝴蝶世界,全方位了解蝴蝶——美得让人惊叹的人间精灵。
主讲人:魏永平
魏永平,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博物院副主任(五级职员),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及昆虫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并长期从事博物馆及自然科普工作。
社会兼职:
兼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高等学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昆虫学会副秘书长、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副主任;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副理事长,陕西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陕西旅游资源评审专家。
主要业绩:
先后主持完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博物院7个博物馆、临猗果业科技馆(2022)、宁波周尧昆虫馆(2021),劳山科普馆(2020)等20余个博物馆的建设工作。
完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国家AAAA旅游景区建设并通过验收(2011),国家二级博物馆评审(2018),陕西省国家一级博物馆预评审(2022),博览园ISO9001管理体系(2018),陕西省服务业名牌认证(2018)。
获得荣誉(近5年):
1. 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融合学科,集成资源,探索实践教学新路,2020年,第7名)
2. 中国科协“点赞﹒2021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人物(团队)提名(项目第一负责人)
3. 中国科协“小昆虫大科技,助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科普项目获2020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典型案例(项目第一负责人)
4. 2021年、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先进个人(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
5. 中国昆虫学会第四届(2017)、第五届(2022)先进工作者 二等奖
《雪山精灵》
时间:5月13日 14:00-14:30
主讲人:朱平芬 博士
它是有着“烈焰红唇”的“雪山精灵”,现生非人灵长类中生活海拔最高的一个物种。它为什么有着红唇?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它如何从幼儿一步步成长,登上“权力的宝座”?还有哪些关于它的秘密刚刚被揭开?本报告将带您一起窥探它们的世界。
主讲人:朱平芬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哺乳动物的行为学研究。深山追踪观察雪山精灵的资深玩家,喜欢窥探猴子的日常生活。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等学术期刊上。
《萌蜂物语》
时间:5月13日 15:00-15:30
主讲人:葛瑨 博士
她们是变形金刚中大黄蜂的原型,是昆虫中的颜值天花板,是辛勤的传粉者,更是现代农业的助推器。你吃过大黄蜂授粉的番茄吗?她们的基地在哪里,实验室如何驯化她们,她们有哪些有趣的习性?本报告教您如何正确撸蜂,带您零距离接触“大黄蜂”和她们的社会。
主讲人:葛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行为遗传学研究组助理研究员,长期从事昆虫行为学和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近期研究以传粉昆虫熊蜂为研究模式,从行为、信号和分子三个水平研究社会等级分化和劳动分工的机制。相关研究发表在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Royal Society B, Animal Behaviour上。曾获北京市优秀青年科技教师。
《跋山涉水额尔齐斯河寻鱼》
时间:5月13日 16:00-16:30
主讲人:李欣欣 博士
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额尔齐斯河流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该流域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热点区域,同时也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区域。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郭宝成研究员主持的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的野外科考工作全面启动,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科考队顺利完成了年度科考任务并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本报告将对此次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多样性科考调查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科考照片和科普视频对额河流域重要鱼类资源包括特有鱼类、经济鱼类、外类鱼类等进行重点介绍,同时也将对此次额河流域采集的鱼类标本进行实物展示。
主讲人:李欣欣
李欣欣,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鱼类进化与基因组学研究组助理研究员,主要开展多倍体鱼类多倍化演化、群体遗传学和濒危物种保护研究,是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子课题负责人。
《肿瘤细胞如何分工合作对抗治疗?》
时间:5月14日 10:00-10:30
主讲人:吕赫喆 研究员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构成肿瘤组织的基本单位是肿瘤细胞,而来自同一肿瘤块的不同细胞差异巨大,功能各异,我们把肿瘤的这种特性就做肿瘤的异质性。肿瘤的这一特性被认为是导致肿瘤治疗失败和难以攻克的根本原因。本报告以肿瘤的异质性作为主要切入点,从科学的角度帮助同学们了解肿瘤的发生和进化,以及人类与其不断斗争的过程。
主讲人:吕赫喆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2011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后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加拿大Lunenfeld-Tanenbaum研究所从事肿瘤异质性方面的博士后研究。2020年7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立细胞异质性与命运决定研究组。利用单细胞示踪技术研究细胞命运轨迹,追溯肿瘤细胞在发生、发展、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命运改变。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科学认识农药残留》
时间:5月14日 11:00-11:30
主讲人:陈增龙 副研究员
如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农药残留的常用检测方法有哪些?怎样有效去除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药残留分析研究中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农药登记与评价,让我们一起跟随陈增龙副研究员科学认识农药残留。
主讲人:陈增龙
陈增龙,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药残留分析研究中心负责人。聚焦食品安全与生态健康国家重大需求,阐明小分子农药在农畜产品中的行为特征与暴露风险,手性视角探究绿色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新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osphere等29篇,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39项,团体标准2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担任世界贸易组织(WTO)农药领域技术贸易措施官方评议专家、北京农药学会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农药残留与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等。
《小老鼠与大森林之间的对话》
时间:5月14日 14:00-14:30
主讲人:杨锡福 博士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胆小如鼠”……老鼠身上有很多不友好的标签。然而,老鼠真的很讨厌吗?老鼠包括哪些种类,又有哪些特征?倘如没有老鼠,森林会怎样?老鼠如何与植物种子“斗智斗勇”。本报告将带您进一步了解老鼠,重新认识老鼠有益和有趣的一面。
主讲人:杨锡福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长期从事动植物种间关系研究,主要以森林鼠类等动物为对象,探讨动物与植物种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协同进化机制等。研究结果发表在Ecology Letters,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Integrative Zoology等学术期刊上。科研之余乐于科普活动,如在CC讲坛演讲,为大自然杂志、科学大院等撰写科普类文章。
《有趣的昆虫》
时间:5月14日 15:00-15:30
主讲人:姜春燕 博士
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之一,昆虫种类多样,数量庞大,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那到底哪些“虫子”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昆虫”?科学家在野外怎么采集昆虫?我们身边有哪些常见的昆虫?采集后的昆虫该怎么处理——昆虫标本制作方法。本报告将带你一起畅游有趣的昆虫世界。
主讲人:姜春燕
姜春燕,女,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工程师。主要从事昆虫资源管理、分类、鉴定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研究工作。参加过野外考察20余次,采集了大量昆虫标本。发表学术论文5篇,出版《吉尔吉斯斯坦昆虫与蜘蛛》《哈萨克斯坦昆虫与蜘蛛》和《乌兹别克斯坦昆虫与蜘蛛》专著3册,参编译著《入侵生物》等,发表期刊封面照片12幅,曾获得全国昆虫摄影比赛一等奖。
#02
国家动物博物馆活动区
活动内容:国家动物博物馆开放参观
追寻地球生命演化的轨迹,探究物种更迭历史的奥秘。数百种五彩斑斓的蝴蝶争奇斗艳,形态万千的贝壳珊瑚琳琅满目,甚至是我们人类自身,都是动物界的一员。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旁,就有这样一座动物多样性的宝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亚洲最大的动物专业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零距离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学习许多有趣的知识,还有机会在专家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昆虫标本;同时了解动物研究所科学家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作。
活动日期:5月13、14日 09:00~16:00
活动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一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活动备注:活动期间,在特定时段有免费的现场讲解
人群限制:活动期间,博物馆向学龄前儿童、学生、教师等人群免费开放参观,请务必携带好相关证件,家长陪同及其他游客可享门票半价参观。
01
细胞总动员
位置:博物馆外南侧 “科学魔方” 科普实验室
小朋友们,你知道生命是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你知道我们人类与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吗?
2023年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由动物研究所科学家开发的生命科学课程——《细胞总动员》将带大家一起认识生命、认识细胞,还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科学现象,亲手做一个细胞的装片,利用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的奥秘。
相信在这节课之后,你会对于以上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同时你也有可能会产生更多新的问题,别着急,将它们记录下来。科学家们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人,而一个好问题的提出,往往就是科学研究的开始。
活动日期:5月13日、14日
活动场次:每日安排2场(上午下午各一场,90分钟/场)
人群限制:8~12周岁儿童,陪同家长不能进入实验室内,实验期间可在实验室外或博物馆内等候,活动结束后来接孩子
预约方式:
02
昆虫工作坊
位置:博物馆内2层科普活动教室
学习昆虫知识、亲自动手制作昆虫标本(制作完的标本可免费带走留念)。
活动日期:5月13日、14日
活动场次:
13日 14:00-15:00 第一场
14日 10:00-11:00 第二场
14日 14:00-15:00 第三场
人群限制:6-12周岁儿童,陪同家长不能进入教室内,家长需在外等候或馆内参观,活动结束后来接孩子
预约方式:
03
科普市集
位置:博物馆内二层
科普书及文创展
活动日期:5月13日、14日 09:00~16:00
#03
国家干细胞资源库活动区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多彩的生命始于一个小小的细胞,它体形极微,放大数倍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态多样,似“畅翔的蝴蝶”、似“完美的雀巢”、似“戏水的锦鲤”……。并且有一种细胞,它就像孙悟空一样,具有“七十二般变化”,小小体形,却有着大大的使命。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细胞呢?要不要亲眼看见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干细胞资源库邀请您来,与细胞相遇,一同感受它的奥秘。
活动内容:
主题一:揭开细胞神秘的面纱
简要介绍细胞基础知识、分享我们身边与细胞相关的有趣现象
主题二:“小细胞 大使命”主题报告
“小小的我,有着大大的梦”——干细胞的故事分享
主题三:直面具有“七十二般神奇变化”的细胞
显微镜下观察人胚干细胞。可选:拍照打印、塑封留念
主题四:“小小实验员”
动手操作,细胞活率测定
活动日期:5月13、14日
活动场次:
13日 09:30-12:00(第一场)
13日 14:30-17:00(第二场)
14日 14:30-17:00(第三场)
人群限制:6~14周岁儿童,每位孩子最多可有1名家长陪同参观,授课讲解环节家长可陪同;实验室操作环节,仅限儿童进入,家长需在教室等候
活动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5-1号 3楼 国家干细胞资源库
预约方式:
*注:周六的活动预约开始时间为5月10日中午12:00,周日的活动预约开始时间为5月11日晚上18:00。活动具体场次预约请在活动官网(文末“阅读原文”)或上方每个活动的预约小程序进行预约,并且在收到预约通过的短信后,才可以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