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5-09
2023年5月,我们迎来了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主题是“遇见科学 预见未来”。本次动物所专场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委员会、中国昆虫学会科普委员会、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科学传播委员会协办,国家动物博物馆、国家干细胞资源库承办。
| 2021-05-23
5月23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举办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公众科学日是每年由中国科学院统一组织策划,各研究所集中进行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普及科学知识的大型科学传播活动。
| 2021-05-17
“公众科学日”是每年5月份中科院集中向社会公众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日子。动物研究所作为中科院里历史最悠久的研究所之一,将会为大家讲述动物所90余年的科研历史,老中青三代科学家的科研故事,提供了与科学家面对面的科普讲座,同时为小朋友们免费开放国家动物博物馆、制作昆虫标本、互动科普游戏和最新的前沿进展展品。
| 2021-03-23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究组经过多年建设,初步构建了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www.especies.cn),发布了包括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中国生物地图、生物百科等数据产品;并以数据平台上所积累的数百万级别的物种图像、物种分布等数据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深度学习方法训练了一系列物种智能识别模型,包括鸟类、兽类、两栖爬行动物及昆虫等类群,同时与微生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共同开发真菌和植物识别模型。基于这些人工智能模型及...
| 2021-02-08
2月4日,由中国科协、人民日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科普中国—2020年度科普推选活动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现场揭晓了2020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学传播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创作的科普作品《细胞总动员》(周琪、李天达 著)入选2020年度十大科普作品。祝贺周琪院士、李天达副研究员获奖!
| 2019-12-06
鼠疫在北京出现,引起了一些人的恐慌。鼠疫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患病?鼠疫可以治愈吗?我们要不要把所有老鼠或旱獭都杀掉?……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好奇和担忧。因此,国家动物博物馆邀请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专家、国内知名兽医何宏轩研究员来讲解一下关于鼠疫的科学知识。
| 2019-05-25
5月24日晚,在科学家合唱团的嘹亮歌声中,备受关注的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科学之夜”在动物研究所拉开帷幕。此次“科学之夜”,在充分展示科研原始创新和重要科技成就的同时,针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运用多种现代展示手段技术,强力推出了二十余项充满科学性、体验性和互动性的趣味亲子科学嘉年华活动。
| 2019-04-26
这是一部野外滇金丝猴考察笔记,汇聚了一个科研团队十年野外考察的积累,以充满趣味的文字和图片,全景式地展示滇金丝猴生存环境、社会结构、行为方式。全书图文并茂,叙事生动,结论严谨,体现了可贵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展现了生态文明的自然尺度。
| 2019-01-07
由共青团中国科学院京区事业单位委员会主办的“北京分院首届科普创新大赛”现场评审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举行,由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科普团队李天达、夏英杰和袁雪薇创作的作品《克隆的前世今生》荣获视频类一等奖,这是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科普工作取得的又一项工作成果。
主讲人:何长欢 | 2018-08-17
何长欢博士开用提问的方式开场,问听众:“大象的亲戚是什么?”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听众果然非常厉害,知识面非常广,有回答“蹄兔”的,有回答“美人鱼”的,还有回答“象鼩”的。何博士夸奖孩子们“很棒”,他说以前讲座,有的听众说是“小象”,有的说是“小猪佩奇”……引起了大家的阵阵笑声。原来,在自然界,与大象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矮小的、酷似兔子但耳朵很短的蹄兔(蹄兔目),以及海洋中的海牛和儒艮(海牛目),甚至孩...
主讲人:赵翔 | 2018-08-01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山水”)的项目主任赵翔老师讲述雪豹及三江源野生动物、生态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故事。 赵翔老师演讲的题目是《三江源,人和兽共存的可能》。他们的研究项目位于玉树县境内,这里是著名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来将发展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
主讲人:宋大昭 | 2018-07-05
很多人都听说过宋大昭老师,听说过猫盟,也已经习惯叫这里的豹子为“华北豹”了。大猫老师首先播出了一段珍贵的视频,展示了中国已有的12种猫科动物,它们是:虎、豹、雪豹、云豹、亚洲金猫、欧亚猞猁、云猫、豹猫、丛林猫、兔狲、亚洲野猫、荒漠猫。
主讲人:段煦 | 2018-07-04
博物学者段煦和观众们分享他的最新科普力作《斯瓦尔巴密码:段煦北极博物学笔记》。他常年致力于南北极与亚极地的博物学考察和研究,足迹涉及南极大陆及南设得兰群岛、北极冰区及斯瓦尔巴群岛等。同时他还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自然历史类影片制作机构NHCC首席科学顾问,撰写了多部科普书籍并策划了多部科普影片。
主讲人:王辰 张辰亮 | 2018-06-22
欧洲人对自然保护意识的提高,是随着世界环保运动的开展而转变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的保护理念产生并得以发展,才有了今天欧洲的全新的绿水青山。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使瑞士的野生动物重新回来了,包括棕熊、西欧马鹿、臆羚等大型动物。
| 2018-06-04
本届大赛汇集了全国标本制作企业、个人及博物馆、大学院校、研究所共计六十多家单位参加,共有257件精美的标本作品进行展示,涵盖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动物类群的皮张和骨骼标本,五彩斑斓,惟妙惟肖。是全国动物标本大赛创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主讲人:张劲硕 | 2018-05-24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动物,也有很多人在家里养了可爱的小猫、小狗,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家人。但即使对于动物爱好者来说,我们也经常会“误解”一些动物,或是误读了它们的名字,或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动物。今天,张博士就帮我们为这些被我们一直误解的动物进行了“正名”。
| 2018-05-22
2018年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同步举行,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科技创新、强国富民”。其中,由国家动物博物馆承办的“科学之夜”是集科普参观、讲座、讲解、演出和科学咖啡馆等活动于一体的科普嘉年华,并已经成为科技部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大示范活动。作为中国科学院面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基地之一,国家动物博物馆肩负着“增强人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
主讲人:关翔宇 | 2018-04-26
关翔宇是资深的观鸟爱好者和鸟类摄影师,他曾经担任原北京观鸟会总干事,现为中国青年观鸟联合会顾问、西南山地签约摄影师、果壳科普作家,为鸟类保护的科普宣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讲座中,他主要分享了鸟类中的猛禽故事。
| 2018-04-23
《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是一本探索动物与人性的科普书,作者赵序茅历时5年,用50万字记录10余个自然保护区,从求偶策略、婚配制度、亲本抚育、合作利它四个角度出发,用真实数据介绍了动物的行为。极具原创性、科学性、哲理性,很多资料是首次公开,希望可以通过动物的故事,唤醒人们关爱野生动物,关注自然保护,善待动物,从而让人们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大家尊重多元化社会,学会包容,善待温暖弱势群体,呼唤大家心存敬...
主讲人:陈婷 | 2018-04-12
陈婷女士是资深的人文地理摄影师,她的生活常态就是背着相机游走于都市和野外之间。对于极地,她更是有着特殊的偏好,至今她已经八赴南极,北极之行更是已经超过10次。在最近一次的南极之旅中,她着重用自己的镜头捕捉了鸟类的身影,用鲜活的图片将南极地区鸟类的生活呈现在观众们面前。
| 2018-03-09
活动开幕式,国家动物博物馆展示馆馆长孙忻为大家讲述了当今世界上大型猫科动物的生存现状,也呼吁大家更多地去认识猫科动物,了解猫科动物,并为这些独具魅力的生灵们发声。随即令人激动的首签仪式正式开始,由孙忻馆长和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活动策划人张劲硕博士,率先在签名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呼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野生动植物们。
主讲人:李浩铭 | 2018-01-18
李浩铭同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野生动物狂热爱好者”。年仅12岁的他,为了观察野生动物,已经走遍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区域,以及二十多个自然生态各不相同的国家。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背起心爱的相机,走近大自然,走近野生动物们的世界。根据他自己的统计,2016年他在野外的时间是126天,而2017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14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