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飞翔——麋鹿苑观鸟:侧记国家动物博物馆爱鸟周观鸟活动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不但给自然界带来无限生机,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4月4日早晨7:30,报名参加观鸟活动的观众一行54人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工作人员带领下,驱车前往北京麋鹿苑观鸟(图一)。观鸟是目前世界上爱护动物的一项户外活动。在欧美,每逢假日,人们便相约而行,前往户外观赏野鸟。国家动物博物馆希望在春天里带领观众们走进鸟儿的世界,科学地观鸟、拍鸟、护鸟……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自己爱护鸟类、保护自然的美好心愿。观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启发人们的爱心,从爱鸟到爱生命,直至关心一切生灵,关爱大自然。
作为明清帝王演兵习武的皇家猎苑,南海子麋鹿苑内曾有包括麋鹿在内的多种野生动物;但岁月沧桑及战乱动荡最终使麋鹿走向了灭绝。1985年英国乌邦寺将20头麋鹿送还中国,使南海子重新有了麋鹿的踪迹。此后政府又辟出近千亩土地并专门成立了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才让这里重新焕发了生机。南海子麋鹿苑是我国第一个以散养方式为主的麋鹿自然保护区。这里既有湿地、也有林地,既有散养的麋鹿、獐等哺乳动物,还有引入的各种水禽、涉禽,例如黑天鹅、大天鹅、灰鹤、丹顶鹤等,更有各种野生鸟类,比如长耳鸮、乌鸫、戴胜、北红尾鸲,以及白鹭、夜鹭等多种鹭类闲庭信步在湿地之中,也是观鸟者观鸟的天堂。
国家动物博物馆邀请了麋鹿苑资深观鸟专家靳旭向观众们简要地介绍了观鸟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和初步观鸟的注意事项,就观鸟装备而言,根据观鸟地点的远近、出行时间长短,要考虑携带望远镜、图鉴、记录本、笔等等(图二)。观众们挎着国家动物博物馆的专用观鸟望远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的观鸟之旅,一路上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大家鸟类可以通过体形、颜色等形态特征来欣赏,也可以通过声音等来识别。不少孩子通过望远镜看到活泼可爱的小鸟,都兴奋得边笑边拍手。经过湖中小岛之畔,当见到一群群绿头鸭嘎嘎嬉戏,很多观众也不由得驻足停留,一边听着专家讲解,一边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起在城市中难得见到的场景(图三)。在这初春的时节,可看的鸟还真不少呢,一路走来,最后大家一共看到了包括珠颈斑鸠、灰椋鸟、八哥等野生鸟类12种,散放的丹顶鹤、大天鹅、蓝孔雀等鸟类10种,在看到每一种鸟儿的时候,专家都会耐心地向大家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
随后,工作人员带领大家来到了麋鹿苑很著名的几个大笼子面前,很多小孩子都钻进去体验被关在笼子里的滋味,我们希望这些孩子们更感受自由的珍贵,从而善待生物、善待生命。由于当天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观众们也参加了麋鹿苑的“清明,为灭绝动物扫墓”活动,为灭绝的生灵祭奠。多米诺骨牌的形式倒下的一块块石头象征着灭绝了的野生动物,让人们对物种灭绝的严重连带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这早春时节,虽然还有些寒意不时袭来,但是春天的脚步真的越来越近了,观鸟活动也是人们关注自然、接近自然、宣传环保的好形式。国家动物博物馆的爱鸟周系列活动旨在宣传“观鸟,而不关鸟”的新观念,目的是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共同保护鸟类。
国家动物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不局限在室内,而是利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专家优势,把互动的项目扩大到室外。在本届“爱鸟周”活动中,通过大家的努力,让很多观众以及学生也参与了其中,大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北京市的多家媒体都报道了本届国家动物博物馆爱鸟周活动的盛况,更广泛地宣传了保护鸟类和其他动物的重要性,
“爱鸟周”虽然圆满结束,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不仅仅是这些。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爱鸟护鸟是我们肩上一个沉重的担子,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希望通过系列活动,能够让全社会达成一个共识——这个星球不仅属于我们人类自己,她也属于所有鸟类、所有动物,乃至所有生命。
图一、清晨,观众兴趣勃勃地在国家动物博物馆门前集合
图二、老师讲解观鸟设备的使用
图三、看到一群群的绿头鸭,大家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