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动物博物馆第一期读书会——《雪豹下天山》
11月7日,这个寒冷的冬日,我们迎来了国家动物博物馆的新活动——读书会。作为科普宣传的先锋,我们一直致力于以多种方式向广大群众传递有关动物的知识以及动物保护领域的正能量。除了请出诸位动物保护的专家进行现身说法,我们觉得科普作品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让广大动物爱好者了解动物、喜爱动物的渠道。所以从今天开始,除了传统栏目“科普讲堂”之外,我们也开辟了“读书会”这样一个全新的活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科普作品和科普作家能够为大家所了解,也让广大动物爱好者能够有机会与感兴趣的作者能够面对面的交流,让科普交流活动变得更加多元化和有效化。
在国家动物博物馆读书会“创刊号”活动中我们隆重推出的是《雪豹下天山》及其作者赵序茅。赵序茅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在读博士,作为一名专业的生态学研究者,他精于野生动物的野外研究。而同时他也乐于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通过轻松诙谐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将普通人眼中神秘的野生动物呈现在大众眼前。《雪豹下天山》这本书就记录了他在就读硕士期间与马鸣教授在天山研究雪豹的故事。
本次活动由博物馆最受欢迎、人气爆表的张劲硕博士主持,馆长孙忻也作为嘉宾参加了活动。
雪豹是一种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大型猫科动物,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及雪山地区活动,因此获名“雪豹”。作为极濒危的动物,雪豹的数量非常稀少,而中国是雪豹的重要分布区域,大约有40%左右的雪豹生活在天山等高海拔地区。雪豹是雪山地区当之无愧的“王者”,除了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不断缩小的种群数量,雪豹几乎没有天敌。但是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食物资源匮乏等原因,雪豹的生存空间被大大的压缩,可以说,这种高贵而神秘的“雪山之王”已经面临灭种的绝境。
由于雪豹及其灵活的活动能力和警觉的习性,它们会主动的回避与人类的接触,因此长期以来,研究者主要是通过雪豹活动的痕迹来推断它们的生活习性等特征,而雪豹美丽而矫健的身影则很少为人类所见。但是随着野外工作者所用设备的不断升级,我们已经能够在远距离或者无人的状态下监控雪豹的活动,也利用红外照相机等设备拍摄到了许多雪豹珍贵的照片。这些都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这种神秘的生灵。雪豹是典型的肉食生物,生物匮乏的环境使得它们不得不选择独居,只有在繁殖的季节里,人们才能观察到成双成对的雪豹亲昵的在一起。而环境的恶化逼迫雪豹不得不离开自己熟悉的雪山,到更温暖、也更危险的低海拔地区去寻找食物。因此最近几年雪豹与人的接触次数大大的增加了,有些雪豹甚至在偷吃牧民家养的羊的时候被主人抓住。
此次读书会非常成功,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孙忻馆长和张劲硕博士也和大家交流了他们亲历的与动物接触的故事。我们不禁感慨,为何国外的动物对人类是如此的“不设防”,而我们身边的野生动物却将人类当成了它们最大的敌人。这也是我们进行科普宣传的终极目标,那就是让大家更客观的认识野生动物,让大众能够以更平等的态度来对待野生动物。希望在未来,我们人类能够真正的把自己当做大自然的一份子,而那些野生动物也可以自由的与我们生存在同一片蓝天下。
读书会现场(摄影/买国庆)
读书会现场(摄影/买国庆)
雪豹(摄影/马鸣)
读书会现场(摄影/买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