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科普引爆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3月25日~27日,第36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第16届北京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举行。3月25日晚,作为赛会重要活动项目之一的科普报告会,在国科大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力学所胡文瑞院士、国科大副校长周琪院士,分别做了题为“空间引力波探测”和“神奇的干细胞”的科普报告。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刘晓勘等领导出席报告会,国科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随祥主持报告会。参加本届赛会的首都500余名中小学师生聆听了报告。

  周琪:干细胞能拯救一些人的生活

  “几年来我们走访了很多医院,每当看到身患绝症的患者,失去生活希望和勇气的病人,都会感到身上沉重的担子和责任。重症肝患者每年新增100万名,脊髓损伤患者每年新增5万名,需要器官移植者每年150万名,但是可供移植器官不足1%……”

  在开始讲干细胞研究之前,周琪院士先用这些话语和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大家:“我是一个科学家,今天想讲的是科学家的工作如何救治人类疾病。”

  干细胞是解决上述重大疾病的关键技术。在科学上,干细胞和细胞治疗相关研究三次获得诺贝尔奖;在临床上,干细胞治疗有很大需求;但在现实中,干细胞治疗的违规使用带来很多负面问题。周琪院士认为,核心问题是科学家对干细胞基础研究做得还不够,对干细胞了解得仍太少。

周琪团队的工作颠覆了“生命的起始在于受精卵”的传统理念

  自2002年从法国留学归来进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做研究开始,周琪院士就一直致力于推动干细胞研究和再生医学的发展。他领导的团队开辟了4个干细胞来源。第一个是通过克隆获得正常胚胎来的干细胞。第二个是通过核移植、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等重编程技术得到干细胞。

  2008年,他们用iPS细胞获得了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小鼠“小小”,被誉为克隆羊“多莉”传奇的延续。但是,他们发现iPS细胞并不安全,而孤雌胚胎干细胞成为非常有价值的第三种干细胞来源。

  对孤雌干细胞的国际评价为:“孤雌胚胎干细胞提供了唯一可行的建立真正干细胞库的方案,可以为任何需要的病人提供与其免疫系统相匹配的细胞。” 随后他们有利用这些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得到有功能性精子(样)细胞,借助辅助生殖技术产生了健康后代。

  同时,周琪团队又用了5年时间,建立了第四种干细胞来源: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可以用一个精子(卵子)扩增出无穷无尽的精子(卵子),扩增出的精子和卵子单倍体干细胞还可以绕开受精过程,简单融合以后就可以长成个体。

  工作颠覆了“生命的起始在于受精卵”的传统理念,为今后治疗男性不育的临床研究搭建了最为简易而可行的平台。利用单倍体干细胞加上基因修饰,周琪团队还创造出了同性生殖的小鼠后代,两只雌老鼠的后代可以健康地生长。

  周琪院士说,“这引发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当科学允许同性恋老鼠有后代时,伦理和法律允不允许人类同性恋有后代?”

  以上所有成果都对干细胞的理论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隶属于中科院的北京干细胞库,周琪团队用中国第一批经过国家质检的临床级干细胞,完成了8例视网膜黄斑变性的临床移植研究,其中一位接受胚胎干细胞治疗的64岁老人,现在视力已经恢复到0.04,眼前的遮物感也消失了。

  周琪院士说,“这些患者可能都是干细胞研究的受益者,科学不仅能挽回他们的健康,还能拯救他们的生活。”

 

  

周琪院士做完报告后,用了大量时间回答听众的问题

  在互动交流中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

  科普报告结束后,周琪院士都留了充足的时间跟现场同学互动。

  北京101中学的高二学生李俊说:“听完周琪院士的讲座感觉很震撼,现代医学发展得太快了!我经常看生物医学的前沿知识,自认为懂得很多,但是周院士介绍的这么前沿的成果,我还真没听过。看来,还是得听科研一线科学家讲座才能真正了解。”

  怀柔一中高二年级的李坡同学也说,“听到了很多生物课本上熟悉的名词,但周院士讲的深度和广度,是高中老师远远比不上的。我今天了解了两个新知识:一是用单倍体干细胞融合,同性恋也可能产生后代;二是干细胞研究对医学发展非常有用,可以挽救生命,改变人的生活。我对这个研究非常感兴趣,将来想报考国科大,但是国科大的分数好高呀,我努力试试看吧!”

  记者注意到,科普报告会结束后,仍有许多中学生围着主讲人不断提问和交流。而周琪副校长更是把最后一名中学生的问题回答完毕才离开会场,此时,会场只剩下他俩和准备清理会场的工作人员。

  据了解,这场科普报告是周琪院士回国14年来的第137场科普讲座。此前的每次讲座他都尽可能回答现场听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大部分时候他也都是最后一个离开会场的。周琪院士说,“教育就是要不断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梦想,为每一个人提供公平的出彩的机会。”

这场科普报告是周琪院士回国14年来的第137场科普讲座

(节选自:“引力波、干细胞科普引爆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原文链接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10-64807098
传  真: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