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雉鸡的多样性与研究现状(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讲堂第103期)

  2017年国家动物博物馆的爱鸟月的启动仪式之后,鸟类爱好者们又齐聚一堂,听张正旺教授给我们讲述中国野生雉鸡的故事。张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国内研究雉类最权威的专家之一,现任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鸟类学分会秘书长等职。在爱鸟月伊始,我们能请来这样著名的鸟类学专家为我们做讲座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主讲人张正旺 摄影/买国庆

  雉鸡是鸟类的一个大家族,是鸟纲鸡形目鸟类(Galliformes)的总称。雉鸡的体型与大小一般类似家鸡,呈现出典型的性二型特征。一般来说雄鸡的体型较大、羽色艳丽,在求偶炫耀的过程中经常可以观察到雄鸡尽情的展示自己漂亮的羽毛和华丽的舞蹈;此外雄鸟的跗跖上大多有距,一般来说,雄鸟的距越长在求偶争斗中获胜的可能性就越大。而雌性体型稍小,尽管外型没有那么漂亮,但是灰暗的羽色使得它更容易和环境融为一体,不易被捕食者发现。

图片来自讲座课件

  雉鸡的体型变化很大,最小的蓝胸鹑体长仅有12.5厘米,体重不到40克;而最大的北美吐绶鸡体长超过120厘米,体重可达14公斤!雉类多数以植物种子、果实、根、茎、叶为主要食物,兼食少量昆虫等动物性食物。而雉鸡的婚配制度也呈现多样性,无论是一雄一雌制、一雄多雌制还是一雌多雄制在雉鸡中均可以观察到。

蓝胸鹑和北美吐绶鸡 图片来自讲座课件

  在讲到雉鸡的繁殖行为时,张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很多图片,现场的小观众也被雉鸡各种有趣的求偶行为所吸引。有些雉鸡会展开自己美丽的尾羽,来吸引异性的眼光。而北美的艾草榛鸡会在求偶场中占据一个位置,像路过的雌性充分展示自己的吸引力。张教授还给我们介绍了移居夏威夷的黑鹇出现的独特的“合作繁殖”的行为。在原居住地的黑鹇通常采用单配偶制,同时存在少数的一雄多雌制。但是在当人类将黑鹇引入夏威夷后(最初是作为农场的狩猎物种引进的),由于缺少天敌,黑鹇的种群数量增加的很快,而且出现了独特的群居现象——每个家族群由一只雌性成鸟和1至6只雄性成鸟以及若干幼鸟组成。尽管只有雌鸟负责孵蛋,但所有的雄鸟都会尽到照顾的义务,比如保护幼鸟,提供食物等等。这种群居模式被称为“合作繁殖”(cooperative breeding)。

黑鹇的合作繁殖 图片来自讲座课件

  接下来,张教授还系统地给我们介绍了雉鸡的分类以及中国的鸟类和雉鸡分布的情况。大家认识了能够随环境改变体色的雷鸟、美丽的角雉和长相特殊的马鸡、在我国雉鸡中数量最多的环颈雉、濒危的海南孔雀雉和绿孔雀等,现场有很多喜爱鸟类的大小朋友,都对这部分内容非常感兴趣。张教授是一名坚定的鸟类保护者,他动情地和大家分析目前人类活动的扩大和非法狩猎等因素对鸟类生存产生的严重影响,并且呼吁大家都投入到保护鸟类的活动中。

  在现场的提问环节,小朋友的热情非常踊跃。有的小朋友对鸟类的分类和分布很感兴趣,有的小朋友还问到病毒对鸟类的影响等。尽管有些问题稍显幼稚,但是张教授始终带着和蔼的笑容在耐心地解答,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他对于孩子和科普教育的喜爱。

讲座现场 摄影/买国庆

  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很快结束了,现场的观众显得意犹未尽,还围在张教授身边请教问题。而我们的爱鸟月活动才刚刚开始,敬请期待我们带来更多更精彩的活动。(供稿/陈迟)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10-64807098
传  真: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