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院: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航母”

  ■本报见习记者 韩扬眉

  ◎编者按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就目前现实来看,我国本土科技期刊的发展,与科技事业发展、科研成果产出,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目标不相适应,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短板之一。

  2019年,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中国科协等7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推动科技期刊改革发展。本报今起开设“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经验谈”栏目,通过对期刊主编、期刊编辑、院士专家等进行深度访谈,剖析一系列中国科学院的办刊案例,梳理创新举措、分享成功经验,以期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科技创新的风向标和驱动器,科技强国建设离不开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支撑。

  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在涌现一大批卓越科研成果的同时,着力打造培育了一批中国一流科技期刊,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道路上,发挥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骨干引领作用。

  现实:迫在眉睫

  科技期刊是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学术交流平台、人才培养、科研评价,以及国际科技话语权重要阵地等功能与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据相关统计,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中国论文发表数量超过50万篇,位列世界第二,中国高被引论文位居世界第二。然而,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学者发表在中国期刊上的SCI论文比例仅为7.4%,也就是说,100篇论文中只有7篇发表在中国期刊上。

  “世界一流期刊事关知识产权优先权,发表时间决定科技成果的独创性。在当前科技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拥有一批世界一流期刊有利于保护我国的知识创造和技术发明的优先权。”《整合动物学》主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知彬告诉《中国科学报》。

  “现实是,我国本土科技期刊的发展,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目标不相适应,已经成为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短板之一。做大、做强我国科技期刊,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高级业务主管徐雁龙表示。

  中国科学院担当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的同时,在一流科技期刊上也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不断加大科技期刊改革发展力度,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2013年5月,中国科学院在院机关科研管理改革中专门成立了科学传播局,设置了专门负责科技期刊工作的处室,并将科技期刊作为专门规划列入院“十三五”规划体系。

  目前,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承办期刊共422种、科普期刊27种。2020年,中国科学院被SCI收录期刊增至95种,在全国占比39%;有37种期刊(全部为英文刊)位于国际同学科期刊排名的Q1区,在全国占比46%。这在记载和传承中国重要科研成果、传播科学思想、引领学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迄今,中国科学院逐步建立起了基本覆盖自然科学和高技术主要领域的科技期刊体系,它们被认为代表着我国科技出版和期刊的最高水平,在引领学术发展前沿、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推陈出新

  为推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在认真分析所属期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产出目标导向和改革目标导向”相结合的期刊改革发展思路,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和相关保障措施。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科学院大力推进期刊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推动全院期刊编辑部整合,引导办刊单位打破内部不同期刊编辑部的壁垒,推动人员、财务、业务等方面的实质性整合,提高集约化效率,促进研究所办刊整体实力增强。

  中国科学院还持续探索科技期刊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模式,整合汇聚院内外优质学术资源,着力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目前已形成材料科学、光学、地理资源、物理学、资源环境、整合生物学等6个学科刊群。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还着力推动光学、地理资源和物理学刊群进一步“再集群”。“我们的路线是清晰的,就是通过小学科集群发展形成‘小群’,学科领域相近或有共性的‘小群’再集群为‘大群’,通过点上的突破,带动面上的突破,最终形成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期刊集群。”徐雁龙说。

  在规模化发展方面,201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所属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法国历史悠久的科技出版机构EDP Sciences,显著扩大了高水平期刊集群的规模,探索了一条中国期刊走出去的新道路。

  面对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中国科学院积极推动全院期刊数字平台建设,部署了预出版、采编发、出版生产3个覆盖全业务链的信息化平台,为科技期刊资源整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此外,中国科学院还实施了打造精品学术期刊、促进中文刊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技期刊国际合作新策略及培育新形态期刊等举措。

  人才是高水平科技期刊发展的关键所在。2017年“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能源化学》编辑部主任张丽娟表示,“真正办好‘一个’世界一流期刊很难,办好一系列世界一流期刊更难,因为期刊发展需要国际化的编辑队伍、出版流程和出版平台及相应的技术人才。”

  为强化培育和凝聚期刊编辑出版人才队伍,中国科学院出台并实施了《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管理办法》,同时加强科技期刊人才出境学习培训、交流合作。“十三五”以来,已引进16名专业人才,20余人次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出版界)、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优秀编辑)奖,期刊出版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张丽娟告诉《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院一直追求世界一流的工作作风,为建设世界一流期刊提供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工作氛围,也给予了很多政策和项目支持。比如,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发展期刊、编辑出国参会、公派出国留学等,《能源化学》能做到来稿数量、出版数量、出版质量和国际影响力连续提升与这些支持密不可分。”

  中国科学院还设立了出版基金,对期刊进行重点支持。1990年起设立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每年提供经费400万元对优秀期刊进行择优支持,至今已经投入7000多万元。

  学术期刊是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关口和主要阵地。为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风气,中国科学院自我加压,不断提升和加强期刊规范管理和服务能力,开展期刊自查自纠及绩效统计工作,确保出版政治质量、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主动改进期刊审读工作方式及工作机制,与中国知网合作开发在线审读系统,甄别期刊发表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不规范行为,推动科技期刊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跨越:从量到质

  中国科学院始终坚持期刊出版的专业化、精品化、国际化,诸多改革举措取得良好成效,打造了一批在学科领域能够起到主导和引领作用的精品中英文科技期刊。

  目前,中国科学院有19种期刊跻身国际同学科排名前10%,它们代表了我国同类科技期刊的最高水平。其中,《细胞研究》在亚太地区生命科学领域学术期刊中继续排名第一;《国家科学评论》成为位居《自然》和《科学》之后、在全球多学科综合性期刊中排名第三的学术期刊。《微系统与纳米工程(英文)》首次获得影响因子,在国际同学科排名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在推动精品中文期刊可持续发展方面成绩显著。比如,《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系列的17种期刊,依托中国科学院学部平台办刊,是我国学术类科技期刊中的知名品牌,曾获得第一、二、三届国家期刊奖,第二、三、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等荣誉。《中国科学院院刊》作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已成为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战略及科技政策、构建科技舆论导向的阵地。

  基础资源和平台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新模式办刊探索实现了良好开局。先后有近百个刊次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中获得了较大力度的支持,并在若干学科期刊群网络平台和开放获取期刊平台建设方面初见成效。

  整体来看,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整体影响力持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启动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2023年)”,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在科技期刊领域实施的力度最大、资金最多、范围最广的重大支持专项。其中,中国科学院共计96个项目入选,占项目总数的33.7%,获得支持经费占“卓越行动计划”本年度项目资金总额的36.2%。

  目标:一流引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卢嘉锡便如此强调科技期刊重要性,“对科研工作来讲,科技期刊工作既是龙头,又是龙尾”。

  长久以来,中国科学院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把握科技期刊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借鉴国内外、院内外集中打造高水平学术期刊群和期刊数字平台建设的成功经验,为科技期刊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但事业未竟,培养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依然任重道远。

  “世界一流期刊是重要的科技战略资源。在现代社会,开展科学研究离不开科技文献的支撑作用。”在张知彬看来,中国科学院实力雄厚、学科齐全,拥有众多国内外著名的学术组织,培育世界一流期刊的条件得天独厚。要注重综合考察期刊的实际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认可度、在服务我国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推动期刊回归学术交流的本色,还要强化支持培育一批中文精品期刊。

  新时期、新机遇。创新驱动发展,而助推创新驱动始终是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工作体系的核心使命。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国科学院将以打造国际顶尖科技期刊为目标,坚持“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改革发展”,实施科技期刊“率先行动”计划,努力创办更多国际一流高水平科技期刊和新形态科技期刊,推动中文期刊可持续发展,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技期刊集群,夯实科技出版引领地位,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科技出版“航母”。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20-11-19 第1版 要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10-64807098
传  真: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