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世界蚊子日,和你聊聊科学家和蚊子的故事
动物界的明星说起来可真是不少,熊猫、大象、老虎等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但是有一种动物就不一样了,可谓人人喊打,也拥有自己的专属节日,这就是蚊子。
“世界蚊子日”虽然挂名为“蚊子”,但它并不是为了纪念蚊子而设立,而是用以提高公众对疟疾以及其它蚊子传播疾病的意识。1897年8月20日,英国微生物学家、医生罗纳德·罗斯在实验室里发现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媒介,由于这一发现,他在190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中的生理及医学奖。虽然一直到现在,人类还是未能找到很好的疟疾疫苗,但罗纳德的研究至少指出了一条避免感染疟疾的好方法:远离蚊子的叮咬。因此,人们便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世界蚊子日。
这么多年过去了,科学家们始终坚持走在有效防控蚊子的道路上。那么,目前对蚊子防控都有哪些技术手段,平时科学家是怎么培育蚊子的?8月20日,科技日报在微信、微博、网站两微一端,刊发报道《世界蚊子日,和你聊聊科学家和蚊子的故事》,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关红博士,为大家讲述。
王关红:防蚊的话其实有很多种传统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常见的用蚊帐的方法,像我们家现在就用蚊帐的方法。最普遍的,我想还是农药的方法,比如说我们直接用一些喷雾剂,还有蚊香,这都是一个非常传统化学药剂的防治方法。但这种化学药剂的防治它就有一些有些危害,你比如说它可以杀死蚊子的话,对我们人的神经系统多多少少都有点危害,蚊帐的话它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危害,但是它没法在野外进行实施,所以它也是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像我们大家都非常熟知,我们国内拿了诺贝尔奖的屠呦呦老师,她发明了青蒿素,那么它是防止疟原虫、蚊子传播疟疾的一个药物,但现在这个药物的话也有很多这种抗药性的产生,而且现在的新药基本上非常少,防止蚊子传播的这种像登革热、小脑病毒、疟原虫这种新药的产生了非常少,抗药性又非常严重。
像我刚才提到很多这种病原菌,像我们现在新冠疫苗,大家都提倡打疫苗,因为疫苗就是相当于一劳永逸,但是蚊子传播的很多病原菌,都缺少有效的疫苗,最起码我所知道的目前上我们国内还没有任何人打这种登革热这种小脑病毒疟疾的疫苗,所以说目前这样子缺少疫苗,然后老的方法有很多种弊端。
记者:所以说我们就要进行一些其他的方法来进行防蚊灭蚊,对吧?
王关红:是的。目前来说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的话,就说目前我们市面上就是两个比较,最起码在实验室里面两个比较前沿的技术,一个就是用微生物的思路来对蚊子进行防控,那么另外一个就是用基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