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的活化石——楔齿蜥

  中央电视台牛年春节后最新消息,新西兰国宝珍稀特有动物雄性楔齿蜥111岁与雌蜥交配后当上了爸爸。

  新西兰是太平洋西南美丽的岛国,也是两栖爬行动物的奇特王国。那里,见不到有尾两栖动物,蛙类也屈指可数。爬行动物中虽然有龟、棱皮龟、绿海鬼、丽龟、玳瑁、海蛇等,但是没有陆生蛇类。有人认为,这是一亿多年前新西兰由冈瓦纳大陆(Gondwanaland)分离之前,就没有蛇类存在。也有人认为,蛇类是被火山地带有硫富集物所趋灭。但是新西兰不仅现有20余种蜥蜴,还有独特的珍稀动物——楔齿蜥(Tuatara)。

  楔齿蜥是爬行动物喙头目(Sphenodontida)中仅有的两个物种之一[另一是仅存于中国广西大瑶山地区的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二者齐名,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楔齿蜥更胜一筹,因为它已经成为新西兰的象征。

楔齿蜥的外贸与一种来自南美洲和科隆群岛(Galápagos Islands)的美洲大蜥蜴(Agamid lizard)很相似,以至于许多初见Tuatara的欧洲博物学家都误认为它是蜥蜴,而与荣获命名权失之交臂。

  这种指鹿为马地将TuataraAgamids联系起来的错误并不是唯一的。因为在身体比例和生理特征(例如发育完整的头和背冠鳞)的检验中,Tuatara与有些蜥蜴很相似。1831年,当地一个Tuatara的头骨运到英国,大英博物馆的John Gray就确认它是Agamid lizard,并根据其中颚像凿子的牙齿,给予它一个意思是具有“楔子形的牙齿”的拉丁名“Sphenodon”。1840年,John Gray又收到一副Tuatara的完整骸骨,由于他不能确认它是来自何种已知动物,因此他再次命名这种“新”的爬行动物为Hatteria Functata,再次称它为Agamid lizard1843年,一位在英国博物馆研究动植物化石的科学家Dr.Richard Owen又一次检验这些标本,并发现它与那些南非的化石出奇地相似,他又重新将它们命名为Tuatara Rhynchocephalus

  直到20年后,Dr.Gunther发现HatteriaRhynchocephalus根本就是同一种动物,而这种动物一定不是蜥蜴,因为Tuatara的有些生理特征与鸟、龟、鳄很相似;没有耳洞和交配器官是它的特点。鉴于这些差异,Dr.Gunther建议将Tuatara作为一个新的目——喙头蜥目(Rhynchocephalia),意为“尖嘴头”。这种特征在一些与Tuatara相关但已绝种的物种(Tuatara relatives)身上更为明显。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尽管几乎所有与Tuatara相关的动物都已经被现代的蜥蜴取代或灭绝,海外的Tuatara rela relatives也在几千年前绝迹,但是Tuatara仍然在新西兰孑遗。

  直至近年,动物学界还认为只有一种楔齿蜥(Tuatara)。然而,Dr.Charles通过DNA研究,证明了有两个亚种:其中数量较多的种为楔齿蜥(Sphenod functatus);另一种为甘氏楔齿蜥(Sphenodon guntheri)。

  楔齿蜥体色与其栖息环境相仿,呈灰色或橄榄绿色;成体的雌蜥较小,体长约40cm,雄蜥体长较长,约60cm,体重可达1kg。“楔齿蜥”原文的“Tuatara”实际上是一个毛利族词语,意为“背部刺状鬣鳞”,这也确实是楔齿蜥的外表特征。

  楔齿蜥是变温卵胎生爬行动物,要经过20年才成熟。其寿命长久,百年并不稀罕,有报道说少部分达到数百岁。

  楔齿蜥在生理结构上有别于其他爬行动物和鸟类,钩状的结构把它们的胸骨和肌肉连起,它们的头骨比蜥蜴的强壮,并似鳄鱼骨。稚蜥的卵齿能够击破蛋壳,没有耳洞与性交器官。

  尽管楔齿蜥与多种蜥蜴及很多脊椎动物都有颅顶眼(亦即位于头部顶端的“第三只眼”),但是其它动物的颅顶眼没有楔齿蜥长得这么完整。楔齿蜥的颅顶眼在初生幼小时很明显,但当它长大时,此眼被鳞片掩盖。该眼已被证实能够感光,虽然它不能看见东西,但它有一个发育不健全的水晶体和视网膜通过生化作用链接到脑部运作,它也似乎和松果腺有关连,其中一个理论是紫外线刺激松果腺去帮助楔齿蜥的早期生长。

  楔齿蜥成体是夜行性,白天多逗留在洞穴中。受惊扰时会快速躲避,有咬物不肯松口特性。

  楔齿蜥捕食蚯蚓等足类动物,还有蜗牛、蜘蛛、昆虫、蜥蜴、海鸟蛋和雏鸟等。它们的天敌则是黑背鸥、翠鸟、新西兰乌鸦、笑猫头鹰、苍鹰、猎兔犬及挪威鼠等鼠类。

  对于同类,楔齿蜥的雌性能够和睦相处,雄性则更多的是充满攻击性,因此雄蜥不仅需要以此来吸引异性,还要在同性中以此进行竞争。

  发情求偶期间,雄蜥甚至不顾长途跋涉去与其它雄蜥争斗,其实它们是为了鼓舞士气,往往先胀大喉部的液囊,挺起背椎骨,发出沙哑声音,然后向前猛冲。虽然楔齿蜥有锋利的爪,但它们的上下颚在打斗中才是利器,大部分年长的雄蜥身上都留有这些暴力的疤痕。

  楔齿蜥的交配多在2-3月进行,求偶时雄蜥会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胀大颈部,挺起脊椎骨,尽可能在洞口前用四肢支撑身体使之离开平时所爬伏着的地面,以吸引雌蜥的注意。一旦博得雌蜥好感而靠近时,雄蜥就会用一种特有的僵硬步法围绕着她爬行,得到她的青睐,雌雄楔齿蜥就会两厢情愿地进行交配。由于雄蜥没有阴茎或交配器官,交配时,雄蜥攻击地咬住雌蜥的颈部,把她翻转,再用他的尾巴包起她,精子通过雄蜥身体流入雌蜥泄殖腔。

  之后,雌蜥在10-11月寻找一个合适的海鸟窝,在几晚时间用自己的前肢挖掘与抛运洞内的泥土,将其改造成一个大约直径20cm宽、150cm长的地下洞穴。筑巢的雌蜥不会考虑其它楔齿蜥的巢穴,在掘洞时,难免会挖掘开别家的洞,暴露或大破人家的蛋。“产房”完成,雌蜥才会在洞中产下8-13个蛋,直到12-1月它们才孵蛋,孵化期长达12-14个月。

楔齿蜥新生的蛋虽是白色,但它们很快就会被染成泥土色。当这些蛋快孵出时,它们会吸收泥土里的水分,使蛋的表面变得浮肿。雏蜥在出壳前用鼻尖上坚硬的破蛋器(或称卵齿)来撕裂外壳。接着,泥土色的初生雏蜥钻出泥面,在此期间,蛋囊仍然黏着雏蜥,需几天后变干而掉下。

  当雏蜥爬出泥面,它们便会本能地在石块或树木旁寻找遮蔽,避免过热或受到其它动物袭击,也会爬上树去寻找遮盖,防止被吃掉,直至独立生活。

  对楔齿蜥而言,获得一个良好的繁殖地点是必须的,但并不容易。森林里的地面都比较冷,因此它们往往寻找森林边缘的空地。早有些岛上,尽管茂盛的牧草为楔齿蜥提供了觅食、隐蔽的良好环境,但羊群的啃食、踩踏又会对它们的洞穴与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楔齿蜥主要在夜间活动,它们可以通过改变身体的温度适应气温变化。和形体相仿的蛇与蜥蜴相比,楔齿蜥比较喜欢在温度低一些的环境下栖息。

  在高温下,楔齿蜥的身体反应会随之加快,心跳亦可升至每分钟30次。楔齿蜥在冬眠时为减慢新陈代谢每数分钟才呼吸一次,心跳会变得很慢且不规律,其心跳有时甚至达到每分钟一次。由于低温环境不利于消化,楔齿蜥白天也常爬出洞晒太阳,以消化夜晚吃进的食物。一旦它们感到危险来临,就会迅速返回自己的地洞。

  成长的楔齿蜥一般行动比较缓慢,但是初生的楔齿蜥必须动作迅速,因为它们的成体有时会吃掉幼体。这似乎可以用来解释为何初生的楔齿蜥反而是在日间活动,并栖息于树上。

  虽然楔齿蜥能够自己掘洞,但是它们常入侵海鸥、海燕等海鸟掘出的隧道,通过偷食海鸟蛋与雏鸟袭扰成鸟等手段,最终达到“鸠占鹊巢”的目的。

  来自早白垩纪的楔齿蜥化石材料的缺乏表明,距今约1.2亿年前,它们已经在为“继承者”——蜥蜴让位。但从巴塔哥尼亚晚白垩纪地层中新发现的一个楔齿蜥化石表明,它们在南半球存在的时间要长得多,差不多持续到了距今7000万年前。楔齿蜥曾经遍布新西兰,包括南北岛,就是在新西兰的各角落,如沙丘、泥炭、洞穴和毛利人的粪堆中,都能找到楔齿蜥化石。

  楔齿蜥最初被毛利人见到,并通过神话和传说故事加强了与楔齿蜥有关的超自然力量。

  早期的毛利人对楔齿蜥十分敬畏,他们把它当成死神和灾神的使者。女人永远不会吃楔齿蜥,因为她们好像神一样给予生命。即使是毛利人捕捉楔齿蜥时,有些宗教仪式则是须要遵守的,例如在捕猎时,村里人要禁食,他们认为如果进食楔齿蜥就会变得亢奋恼怒,并会攻击那些猎人。

  毛利人传说,楔齿蜥和蜥蜴原始居住在海里的丑神的孩子,它们厌倦在海洋里枯燥的生活而打算移居到陆地上。它们和海里其它的生物辩论究竟是陆地还是海洋是个比较好的居所。另一个是来自东海岸的,是关于楔齿蜥与鲨鱼争论哪里才是一个生活的好地方。

  现在的楔齿蜥只占以前分布区的0.5%左右,而且是在几个难以到达的离岛,数量约10万只,甘氏楔齿蜥大约只有400只。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防止这一珍稀动物绝种,至于楔齿蜥是如何由盛转衰、如何消失的有多种说法:

  1.降温说:上个冰河期气温骤降,使得南岛和斯图尔特岛(Stewart Island)上的楔齿蜥死亡。这可解释为何这些地方的楔齿蜥化石要比北岛找到的古老。

  2.太平洋鼠说:有人认为是14世纪毛利人来到新西兰定居,他们带来的太平洋鼠对幼小的楔齿蜥和蛋肆无忌惮地捕食。

  3.欧洲动物说:当欧洲人到来时,很多楔齿蜥都被限制于离岛的岛屿上,而在南岛与北岛上的一些动物则很快地被欧洲人有意无意带来的动物或其他捕猎者消灭。有些岛屿上楔齿蜥绝种的原因是由于鼠类。1877A.K.Newman写道:“楔齿蜥只能在离岸岛找到。”Dr.Gunther指出,楔齿蜥在动物学和解剖的收藏中被认为是罕有动物,今后会绝种。

  4.人类猎奇说:早在1895年,Sir Walter Buller就注意到海外生物学家过量收集楔齿蜥,甚至一次就将300个标本运往欧洲。

  鉴于当今世界,只有新西兰少数小岛给予活化石——楔齿蜥一个微笑的生存空间,新西兰政府颁布极为严厉的法规:任何人未获得通行证,不准登上这些偏僻小岛。未经许可捕猎楔齿蜥将受到重罚。要求严格监视,防范过往船只偷猎或私运楔齿蜥。

  新西兰的楔齿蜥与中国的鳄蜥是爬行动物喙头目的难兄难弟,都是唯一国家一定范围内孑遗的活化石,如今它们只能远隔太平洋相互遥望。

  它们固然是珍稀野生动物,人们已经由不知其物开始知道其物,但是它们饱经沧桑的盛衰与相互之间的种种关系,尚有许多谜团有待于我们破解。(退休干部 黄祝坚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10-64807098
传  真: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