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籍鱼类

  鱼类为我国古籍动物中重要组成部分,记载早、内容多。明代著名生物学家屠本畯在《闽中海错疏序》中说的好“水族之多莫若鱼,而名之异亦莫若鱼,物之大莫若鱼,而味之美亦莫若鱼,多而不可算数穹推,大则难以寻常量度,是惟海客谈之”。我们在编纂《中华大典·生物学典·动物分典》工作中,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物种的多样性

  历时两年多,我们查阅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等古籍文献350余篇,经考证并用拉丁学名记录了古籍鱼类29目103科158属260余种(含少部分鉴定到科或属)。所记载的鱼类,几乎覆盖了我国的各省(区)市,其中许多种为我国特有种、经济种及一些地区的代表种。如世界稀有的淡水鲨类赤魟,中国特有的大型淡水鱼类中华鲟、白鲟,淡水珍稀鱼类哲罗鲑,高原湖泊特有鱼类鱇鱼良白鱼,青海湖裸鲤,我国特有种三种鮦鱼、金线鲃、鯮,著名洄游鱼类鳗鲡、大马哈鱼,著名的淡水养殖种类鲤、青、草、鲢、鳙鱼等。记载种类不但多,而且生物学、经济利用等资料也不少,这为我国研究鱼类学提供了基础资料。

  二、悠久的养鱼历史

  战国时代范蠡的《养鱼经》,介绍了池塘养鲤的建池、选种、确定交配数目、制作鱼巢等方法。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养鱼著作,为世界所关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有10余册都有记载,可见其重要性。远在殷商时代,殷商出土的甲骨卜辞中“贞其雨、在圃鱼”,“在圃鱼,十一月”。我国不但养鱼历史悠久,而且还有鲤、青、草、鲢、鳙鱼等许多优良养殖种类,为我国发展渔业提供了保证。我国是渔业大国,自1990年期至今无论鱼产量还是人口占有量,都居世界第一。

  三、人类的重要食品、生物药

  我国是利用鱼类最早的国家,考古学发现是在旧石器时代。把鱼类作为食品,并认为“鱼味美“,为人们所称赞,如隋炀帝称松江鲈“金齑玉脍,东南佳味”;洛鲤伊鲂贵于牛羊;宁去屡世宅,不去鯯(斑鰶)鱼额;宁可弃我三亩稻,不可弃我鳘鱼脑;鲥鱼味美在鳞;鲢之美在腹,鳙之美在头;鱼之美者,洞庭之鲋(鲫);河豚水族之奇味;香鱼鳞细不腥;特产珍贵鱼黄河鸽子鱼(北方鮦鱼);嘉鱼(多鳞白甲鱼)美味也;祭祖庙的鳣(中华鲟)鮪(白鲟)等。

  鱼类不仅是人类重要食品,还是重要生物药。经查证《食物本草》、《本草纲目》等医药书籍,可作药用的鱼类有100多种,是古籍文献中最多的一个类群,为我国提供了众多的食疗鱼类。

  四、早期的鱼类保护

  古人在实践中,从“竭泽而渔”的渔猎方法中认识到这种方法破坏了生态环境并造成资源短缺。后来《吕氏春秋》等总结了这个历史经验“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周文王时已把保护水环境作为一项国策,在《逸周书》中记“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網罟,以成鱼鳖之长”,这里提出了在鱼类繁殖期的休渔措施。

  春秋时期,《史记、孔子世家》孔丘说:“刳胎杀天,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取卵,则风不翔”。孔子的这些认识和思想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动物生态和自然资源繁殖保护的认识,至今都是正确的。《国语·鲁语》说:“鱼禁鲲鲕”,鲲是指鱼卵,鲕是指幼鱼,就是禁止捕捞受精卵和幼鱼。孟轲的“鱼鳖不涡尺不得食”,还规定捕捞的规格等。

  从以上叙述中可看出,古人在两千多年前,尽管当时人们还没遇到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但先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比西方还早地提出了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措施,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文/张世义 商秀清,动物分典编委会)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10-64807098
传  真: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