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志
秉志 (1886年4月-1965年2月) 河南开封人。满族。1908年京师大学堂预科毕业,1909年考取第1届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进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攻读昆虫学。1913年获学士学位,1915年被选为美国Sigma Xi荣誉学会会员。他是第1位攻读昆虫学获得美国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1918-1920年,在美国韦斯特解剖学和生物学研究所从事脊椎动物神经学研究。1914年与留美同学共同发起组织中国科学社,这是我国最早的群众性自然科学学术团体,1915年10月—中国科学社在美国正式成立,秉志被选为五董事之一,集资创办了我国最早的科学刊物—《科学》。
1920年回国后,秉志积极从事生物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次年改为东南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创建我国第1个生物系,1922年,他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1个生物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生物学研究所,任所长和动物部主任。他在生物研究所倡导和培养了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优良学风,在当时学术界有口皆碑。研究所成果累累,使国外同行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那里成为我国生物学家的摇篮,培育出许多著名生物学家,从而为我国生物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8年创办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担任首任所长兼动物部主任。在当时经费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秉志以高度负责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领导南、北两所,取得斐然的成绩,为开创我国的生物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历史性贡献。1934年以秉志为首的30位动物学家发起成立中国动物学会,秉志被选为首任会长,并创办《中国动物学杂志》,任总编辑。1935 年被聘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员。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物地学部),第一届常务委员。
秉志学识渊博,研究范围广泛。他在昆虫学、神经学、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古生物学等领域均进行过广泛深入研究,他最擅长形态学和生理学,尤其精于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1915年他在美国发表的“金杆草上虫瘿内之昆虫”为我国近代昆虫学研究之先声。他对江豚内脏、虎的大脑等做过深入细致的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在神经学方面造诣很深,曾对白鼠上颈交感神经结大型细胞和发育与性别的关系进行详尽的研究;对脊椎动物大脑皮层功能的研究尤为深入颇有创见。在分类学方面,对我国华北、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的水生和陆生腹足类软体动物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分类工作,鉴定了数十个新种、新属、新科。在古动物学方面,包括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的上新世、渐新世、始新世等时期的化石,成绩卓著。其中“我国白垩纪昆虫”的研究,填补了中生代昆虫研究之空白,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曾因对古动物学的突出贡献,荣获北平博物学会的奖状、奖章。他曾组织并亲自参加对我国沿海、长江流域等广大地区的动物区系调查,为了解我国动物资源积累了宝贵资料。50年代开始研究鲤鱼的实验形态学,将鲤鱼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结合起来,并从进化观点阐明生存竞争、适应环境等问题。于1960年出版了《鲤鱼解剖》,对鲤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各系统各器官的结构进行了详细和精确的描述。还完成了《鲤鱼组织》手稿(1983年出版),专著包括鲤鱼的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描述最为全面和详细。这些论著充实了鱼类生物学的理论基础,是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秉志在5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发表各种专著、学术论文、科普文章共150余篇(册)。他历任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同时,培养了一大批生物学英才,我国动物学界许多著名的老专家如王家楫、伍献文、寿振黄、张春霖、沈嘉瑞等都是他的学生。他长期随身带一卡片,写着“工作六律” :“身体强健、心境干净、实验谨慎、观察深入、参考广博、手术精练。” 及“日省六则” :“心术忠厚、度量宽宏、思想纯正、眼光远大、性情平和、品格清高。” 这些座右铭是他一生治学和为人的真实写照。
中国科学院成立时,周恩来总理曾希望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但他再三谦让,并推荐了更合适的人选。他这种淡薄名利,高风亮节的品格,倍受同仁和晚辈的敬仰。秉志是我国现代动物学的奠基人,现代生物学教育的启蒙、开拓者和中国动物科学事业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1949年任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特约代表,参加了开国大典。曾任河南省人大代表和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