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猴年,我们科普讲堂的主题也一直围绕着可爱的猴来进行。3月5日我们又迎来了赵超,话题则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比猴更近的长臂猿,他为我们带来了他与中国长臂猿的故事。
赵超的经历颇为传奇。作为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他并没有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担任科学考察领队,还策划并组织了飞羽瞬间鸟类摄影大赛等一系列的自然宣传活动。此后他遵从了内心对自然的热爱,开始从事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工作,尤其关注鸟类和灵长类。2015年,他还和伙伴们一起成立了旨在关注中国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机构——“云山保护”。
此次讲座的主角之一是东黑冠长臂猿,这种长臂猿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在历史上曾经广泛分布于红河以东的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2002年东黑冠长臂猿在越南北部的重庆县被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重新发现。2007年,赵超作为摄影师参加了FFI组织的中越联合调查,他在这一地区首次拍摄到该物种清晰的野外图片。
西黑冠长臂猿是故事的另一个主角,他所拍摄的这群西黑冠长臂猿生活在云南中部的无量山,是中国第一群被科学家习惯化的长臂猿,研究者可以近距离跟踪研究它们的行为。
东白眉长臂猿是云南西部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在我国仅存不到200只,却是中国现存长臂猿中唯一一种濒危等级还没有达到极度濒危的长臂猿。这是因为这种长臂猿被认为在缅甸还有比较大的种群。然而赵超和中山大学范朋飞教授研究发现中国的东黑冠长臂猿和缅甸的大部分种群在形态和基因上都有比较大的差异,他们的濒危等级很有可能是被低估了。
由于比较依赖不同季节的果实,长臂猿只能生活在原始森林中,它们的栖息地是野生生物的天堂,保护长臂猿和其栖息地的同时,也保护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为人类的未来留存了宝贵的知识和可利用的各种生命形式。遗憾的是白掌长臂猿和北白颊长臂猿已经随着云南热带雨林的消失从中国灭绝,中国现存4种长臂猿的数量加起来都还比野生大熊猫更稀少,而大多数国人甚至没有听说过长臂猿。“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而今天猿声又能到哪儿去寻找呢?赵超也为大家带来了他在野外录到的数种长臂猿的鸣声。
在讲座中,赵超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于野生动物的热爱,这份热爱支撑着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一个做出颇多贡献的研究和保护人员。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而我们也希望通过组织更多更专业的活动,让广大群众能够科学的认识这些野生动物,为那些有热情、有能力为野生动物保护贡献力量的人提供一个平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让人与自然的接触变得更加融洽。
讲座现场 摄影/买国庆
主讲人赵超 摄影/买国庆
东黑冠长臂猿(全球仅约120只) 摄影/赵超
西黑冠长臂猿 摄影/赵超
东白眉长臂猿(中国仅存不到200只) 摄影/赵超
海南长臂猿(仅存于我国海南岛,种群数量约26只) 摄影/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