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鸟类生态研究组 |  动物所
  
  
  
  
  
  
斑尾榛鸡

  斑尾榛鸡是世界珍稀的松鸡科鸟类,仅分布于中国西部北纬27-39°的高山针叶林中,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斑尾榛鸡生活在偏远的高山上,过去对它的了解非常少,除了保护其现有栖息地外,难以提出更为有效的保护措施。1995-2005年,我们在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为100多只斑尾榛鸡个体佩戴了无线电发射器,追踪研究它们的生态行为,了解它们隐秘的生活史。

柳芽是斑尾榛鸡冬、春季的主要食物,这只雌鸟正在柳树上取食

  冬季莲花山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0多度,森林中白雪覆盖,生活条件十分严酷。冬季的斑尾榛鸡主要以柳树的芽孢和嫩枝为食,而阳坡的沙棘果实是它们最喜爱的食物。斑尾榛鸡一般选择在傍晚太阳快落山时集群取食沙棘,我们见到的最大群体为12-14只,这种集群行为估计与共同防范苍鹰等天敌的威胁有关。

  春季斑尾榛鸡雄鸟会在森林中占据一块领域,通过振翅跳跃标志领域,并吸引雌鸟。到山上林中积雪将要化尽的时候,多数斑尾榛鸡雄鸟已经找到它们的配偶了。这一时期雄鸟在雌鸟面前的炫耀欲望非常强烈,它会耸起颈部的羽毛,下垂翅膀,竖起扇形的尾羽,抖动全身的肌肉,踩着急促的碎步围绕绕雌鸟转圈,并发出沙沙的磨擦声,使出全身解数吸引雌鸟的注意。此时雄鸟喉部的黑色羽毛特别的张扬,尾羽在白色斑点的衬托下格外醒目。有时雄鸟还会蹲在地上快速地摇头,乞求雌鸟同意和它交配,如果雌鸟对雄鸟的表演表示满意,也蹲下来摇头,雄鸟这时就会昂起头从后面走上雌鸟的后背,咬住雌鸟头部的羽毛进行交配。交配行为一般只持续几秒钟,雌鸟便会急速地脱离雄鸟的身体。在繁殖季节雄鸟总是守候在雌鸟的身边,直到开始孵蛋以后雌鸟还在雄鸟的领域内取食。雄鸟保护着它们的领域不受侵犯。

  一般5月上旬斑尾榛鸡雌鸟就开始筑巢繁殖了。斑尾榛鸡的巢结构简单,一般紧贴树根的基部。巢筑好后,雌鸟就开始产卵了。雌鸟的产卵间隔为2天,一般都是在中午11点到下午3点到巢产卵。为了提高巢址的隐蔽性,雌鸟产卵后会用干树叶、细枝或树皮等将卵盖上,减少巢被发现的可能性。斑尾榛鸡平均窝卵数为6枚,雌鸟产卵期一般要维持12天左右。斑尾榛鸡孵卵的任务由雌鸟单独承担,雌鸟的身体与周围环境的颜色非常协调,形成很好的隐蔽色。在野外,有时你即使走到斑尾榛鸡的巢前也不会发现它,因为斑尾榛鸡雌鸟非常恋巢,人走到离巢1米时仍纹丝不动,有的雌鸟即使用手摸它也坚持不离开,还会用嘴啄你的手。斑尾榛鸡的孵卵期为27-29天,这一阶段对于斑尾榛鸡雌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时期,不仅乌鸦等鸟类天敌会对卵构成威胁,而黄鼬等夜行哺乳类更是巢被破坏的主要因素。斑尾榛鸡的孵卵期正值当地群众采蘑菇的时间,有些群众会捡拾斑尾榛鸡的卵,甚至伤害孵卵的雌鸟。通过宣传,当地群众发现斑尾榛鸡巢后,大多会主动向我们报告,并获得一定的酬金,因而破坏斑尾榛鸡巢卵的情况越来越少。

斑尾榛鸡的巢材简陋,窝卵数一般5~8个

雌鸟的保护色使之与环境浑然一体

  斑尾榛鸡秋季的领域行为也较强烈,雄鸟也会振翅飞行,振翅跳跃,但没有春季强烈。陕甘花楸(Sorbus koehniana)白色的果实是斑尾榛鸡秋季最喜爱的食物,清晨和傍晚是它们取食花楸果实的集中时间,有时雄鸟会相对密集而发生争斗。秋季新生的斑尾榛鸡幼鸟会进行扩散,融入冬季的集群中,迎接冬季严寒的考验。

斑尾榛鸡的幼雏

雌鸟带领幼鸟要一起生活3个月左右

  由于低海拔地区的毁林开荒、林业采伐、放牧、村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扩展,许多高山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成为相互隔离的“孤岛”,使斑尾榛鸡的生存现状出现严重的栖息地隔离及破碎化,在一些地方面临灭绝的危险。1999年开始,我们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莲花山区高山针叶林的分布现状,以及斑尾榛鸡的生存状况,同时提出了保护对策。中国目前正在实行保护天然林工程,并在西部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政策。通过适当的造林计划,过去被毁林的山坡上会重新出现森林,并成为斑尾榛鸡和其它野生动物的家园。因此,斑尾榛鸡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的不仅在种群生物学及行为学方面,也在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方面。同时,通过比较斑尾榛鸡与同属的花尾榛鸡(B. bonasia)和披肩鸡(B. umbellus)在生物学上、行为学上和分子遗传学上的差异,对于人们了解青藏高原鸟类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斑尾榛鸡生物学研究还有许多更为深入的问题没有搞清,相关的研究也仍在进行。

 
© 2010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 鸟类生态学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