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秉志言论选摘

    作者:秉志  |  2022-03-18

     1. 今日吾国习科学者,其数已不为少,其有研究经验者亦渐众,徒在外国大学得高等学位,博荣誉者,无补于国家之危亡,徒在学校授课,贩货卖货者,不得谓尽其天职,其余舍弃本行,而图升官牟利者,更不足以对国人父老。有志者宜 …… 破釜沉舟,势力奋斗,务以所学贡献于国人。   ——科学与国力(1932)

  • 回忆业师秉志

    作者:5位秉志学生  |  2021-11-30

    秉师学问渊博,待人诚恳,视学生如子弟,侪辈和学生都称他为“秉先生”,犹如当时人们称蔡元培先生为“蔡先生”一样。   秉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道德文章,流风遗韵,历历在人耳目,众所周知,原不必本人多所赞誉,只以我较早(东大生物系第一届学生)追随秉师,较早受教于他,特别是在抗战期间,同居沪上,朝夕相从,患难与共,个中情况有非他人所深悉,不敢...

  • 王家楫悼念秉志先生

    作者:王家楫,《科学通报》  |  2020-06-12

    秉志先生是我国生物学界著名的前辈。远在三、四十年以前,他大力倡导我国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做出很多贡献,为发展我国动物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钻研业务,到老勿衰。不久前我还收到他一篇最近发表的论文,几个月前我在北京还看到他几次,他虽已年届八十高龄,精神仍矍铄如常,想不到讣告传来,竟这样迅速。秉先生的逝世是我国动物学界的一个巨大损失。   秉先生有高度...

  • 父亲的教诲

    作者:翟启慧  |  2021-06-30

    今天,在我父亲秉志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中国科协、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在这里联合召开纪念会,宣传父亲的生平事迹,我代表秉志先生的子女,向三个单位的领导和负责筹备这次纪念会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一年了,但他老人家一直还活在我们的心里。他生前为开创和发展我国动物学事业的艰苦奋斗精神,他对动物学许多不同领域中的...

  • 秉志先生1961年建党四十年之际在科学报发表《回顾四十年》

    作者:《秉志文存》  |  2020-12-06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四十周年。这四十年中,吾国有巨大变迁。兹作一回顾,希望国内青年都要知道国家往日的困难,党领导人民把国家由濒于危亡的途径,使之到兴盛强大的地步,革命前烈的功劳切不可忘。每个人要继续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国家为人民努力,不可稍懈。     (一)国家跃起     四十年前我国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已达...

  • 秉志先生在中国科学院会议上的发言

    作者:秉志文存  |  2021-12-02

    科学是一个有机体,它本身的发展,必须是整个的,决乎不允许重视一面,而忽略其他一面。近来国内不免有一种趋势,就是若干浅见者流,以为某一门科学重要,值得提倡,某一门不关重要,可以不必重视。在科学之中,又以为某种工作,是结合实际,某种科学不结合实际,如理论科学。所 谓纯粹科学者,一般浅识之人,皆视为不亟之务,特别一般水平较低之干部,不懂得科学,乱发议论...

  • 陈世骧:参加抗美援朝反细菌战,组织团队根治千年蝗灾,他的一生如此传奇

    作者:科技日报  |  2021-09-22

    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美军在战场投放了生物炸弹,这种特殊的弹药藏着带菌昆虫,能迅速向外传播病毒。1952年初,他受命主持反细菌战科学调查中的昆虫鉴定工作,他领导团队对美军飞机撒布的大量带菌昆虫标本进行了分类鉴定并写成《国际科学委员会调查美国细菌战报告书内有关昆虫的若干事实》为揭穿美国细菌战提供了科学依据。1953年,中国暴发蝗灾,严重威胁经济...

  • 马世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先驱

    作者:宋昌素  |  2021-07-31

    他有过根除东亚飞蝗蝗灾的光辉业绩,有过对《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卓越贡献,有过创立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巨大成就,他更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赤诚爱国心。他为了学习科学知识服务祖国而远赴国外留学,他为了全身心投入新中国建设又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全部都奉献给党和国家。他就是誓言要用知识改变落后祖国的中国生态学之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学...

  • 郑作新:博物少年,终成巨匠

    作者:自然书馆  |  2020-11-19

    他是一个曾缠着奶奶问“精卫还填海么”,跑去“老虎洞探秘”,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的博物少年。他在上天入地的拼搏精神激励下,坚持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不断探索。博物少年,终成巨匠。

  • 从签赠本想起叶毓芬副教授

    作者:顾金亮  |  2020-11-13

    叶毓芬是著名生物学家、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人童第周的夫人。童第周出生于浙江鄞县,叶毓芬原籍浙江镇海,两人青年时代都在宁波读中学。1926年经童第周的中学老师介绍,两人逐渐由相识到相知。1922年童第周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1927年毕业。1928年1月由生物学家蔡堡推荐,到中央大学生物系任教。在童第周的鼓励和帮助下,叶毓芬勇敢地挣脱了封建婚姻的束缚,也...

  • 难忘的横断山区考察

    作者:王书永  |  2020-10-15

    1981年—1984年,连续4年,每年夏秋持续4、5个月时间,我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横断山区的大规模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队。这次考察,无论从考察地区的特殊自然地理条件、考察的形式、考察的经历以及考察的结果和收获,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令我终生难忘。每当回忆起考察过程中某些片断,心情都无比兴奋,甚至是激动。横断山区高山峡谷的特殊自然地理条...

  • 20世纪50年代党领导消灭血吸虫病的历史经验

    作者:光明日报  |  2020-09-15

    坚持走科学防治的轨道。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党中央认真听取科学家和专业人员的意见。1956年2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室水生动物研究专家秉志来信建议,在消灭血吸虫病工作中,土埋灭螺容易复出,对捕获的钉螺应采用火焚的办法,才能永绝后患。毛泽东同志接到信后非常重视,当即指示一定要邀请这位专家参加随后将要召开的第二次防治血吸虫病的会议。1959年10月30日,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