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所承担的“青藏铁路藏羚羊保护研究”工作获得重要进展

动物所兽类学、鸟类学研究组的研究人员们自2001年开始,一直参与了青藏铁路野生动物调查与保护措施的研究工作,在铁道部门的资助下,先后进行了沿线野生动物通道设计、野生动物监测及通道使用效率评价等一系列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为铁路设计部门、铁路建设单位和铁道管理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可西里是长江的主要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与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邻,面积8.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同时,它也是我国最后一块仍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地。可可西里地势高峻,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以上;气候寒冷,年均气温在-4℃以下,最冷温度可达-40℃。常年大风,最大风速达20米/秒-28米/秒;由于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含量仅有海平面的50%,常被人们描述为“生命的禁区”。可是资料显示,可可西里目前是中国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野生动物2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就有20余种。

藏羚羊(Tibetan Antelope, Pantholops hodgsonii)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为青藏高原特有种,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方圆约9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东至黄河源头的鄂陵湖,西达印度拉达克地区,绝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海、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西藏及新疆的阿尔金山地区,最低海拔3250米,上限可达5500米, 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是典型的高原动物。每年不同季节,藏羚羊都要沿着一定路线在其冬季栖息地(发情交配区域)和产仔地之间进行迁移。随着西部大开发得展开,青藏高原上的建设项目进展非常迅速,这些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那些土著的野生动物们,其中青藏铁路对藏羚羊迁移的影响已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极大关注。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青藏公路和目前新建的青藏铁路已成为藏羚羊三江源种群迁移途中两道连续屏障。为保障藏羚羊安全跨越铁路,青藏铁路设计施工中首次引入了野生动物通道设计(桥梁下方通道模式、路基缓坡平交通道模式、隧道上方通道模式)。

结合以前在该地区进行的研究工作基础,动物所2001年即开始参与青藏铁路沿线环评,开展了野生动物分布、数量、 生活习性及其与铁路路基关系的专题研究。铁路沿线的野生动物种类较多,而不同的动物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也不尽相同,如对于障碍物的反映,一些种类可能会设法绕行,而另一些种类则可能会困惑。另外,根据动物对水的依赖性观察,发现它们往往都有比较固定的饮水路线,因此,铁路线路设计就必须考虑沿线野生动物们迁移和交流的需要。根据铁路路基的实际情况和野生动物的种类及迁移情况,我们提出了建立三种基本形式的野生动物通道。我们2004-2005年对通过可可西里野生动物通道迁移的藏羚羊种群进行了连续观测,详细记录了公路、铁路对藏羚羊迁移的影响和各野生动物通道投入使用的情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86-10-64807098
传  真:+86-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