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再生与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介绍
器官再生与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年中国科学院批准筹建,2025年获国家正式批复,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序列。
重点实验室以国家在人民生命健康领域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器官再生与智造科技制高点为目标,前瞻布局推动人工智能和生工交叉在器官制造领域的全面融合落地,加强建制化科技攻关模式,建立器官再生与智造的底层原理和核心技术体系,推动再生器官在疾病治疗和药物筛评中的示范应用,为我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基础研究、医学应用和产业转化提供持续引领力和核心保障力。
重点实验室聚焦“器官再生与智造”这一重大科技问题,重点布局“器官智能解码与设计”“生工融合制造技术”和“器官再生与应用”三大方向。
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120人,其中研究员35人,副研究员及助理研究员43人,各类技术支撑人员42人;45岁以下人员占比65%。在站博士后约60人,在读研究生550余人。
目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B类、C类先导专项各1项(专项承担单位),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2项、重大项目2项、卓越研究群体项目1项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年均科研经费超8000万元。
2021-2024年间,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三大顶级主刊Cell,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12篇(通讯作者单位),发表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280余篇(通讯作者单位;占发文总量的50%);获授权专利89项,其中国际专利9项;多项成果实现产业转化落地,转化合同金额累计超5亿元;5项成果入选年度“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或“中国科学十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