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蚜虫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03002)”顺利通过农业部验收

受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委托,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于1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对乔格侠研究员主持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蚜虫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03002)进行了会议验收。验收组由3位业务专家、4位技术用户和3位财务专家组成,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郑戈处长、种植业司王建强副处长、科教司唐婷、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段子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魏辅文、科技处长朱江,以及项目组成员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的郑戈处长主持,农业部科教司唐婷介绍了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验收的注意事项,农业部种植业司的王建强副处长就本项目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段子渊常务副主任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副所长也简单介绍了项目的主要成果。验收会推举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彭德良研究员担任业务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的王义明研究员担任财务专家组组长。

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及各协作单位的汇报、审阅了有关资料,经过质疑和充分讨论一致同意通过业务验收和财务验收。

该项目实施3年以来,研制了吸虫塔用于蚜虫迁飞监测,研制出自然天敌培育和转移、一次性精准喷药、隐蔽施药等蚜虫防控的轻减化技术8项,建立了简单高效的间、邻作控蚜的栽培技术措施;建立了天敌瓢虫规模化生产中试和生产线2个;制订蚜虫防控技术手册4个,获得授权专利1项,申请专利5项;注册基因5个;在东北、华北等大豆和小麦主产区建立了4个试验示范区,累计示范面积55.4万亩次,新增产值3739.21万元。培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技术骨干30名、博士后和博士23名、硕士41名;发表研究论文(著作)41篇(本)。

取得了如下标志性成果:研发了吸虫塔,制造并安装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等9个地点,初步构建了我国吸虫塔监测蚜虫体系,为田间调查和防治提供重要参考;利用气流模型和微卫星标记技术推断出小麦蚜虫和大豆蚜的迁飞习性,为及时准确地防控迁飞性蚜虫提供依据;基本明确了大豆蚜和麦蚜田间重要天敌的种类,构建了多个蚜虫天敌分布的数据库,评价了田间蚜虫优势天敌的控蚜效果及其利用潜力,提出了自然天敌保护利用技术;筛选出一些具有较高抗蚜性的小麦和大豆品种,初步明确了小麦次生代谢物质对麦蚜的抗性作用;研制出异色瓢虫规模化人工饲养技术,实现了瓢虫的工厂化生产;通过人工助迁助增自然天敌,实现了大豆生长早期蚜虫的有效控制;探索出大豆与超早熟马铃薯间作的种植模式并大面积示范应用;研发出小麦一次性低毒化学药剂防治麦蚜技术和隐蔽施药技术;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蚜虫绿色防控体系,并在各蚜虫防控示范区(点)进行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

项目采取中央与地方、部门(单位)与部门间优势互补、共同参与的组织方式,组建了以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等为主、优化配置的研究队伍,初步实现了研究成果转化、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有效链接。

该项目已经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获得滚动支持。就此,专家组和农业部领导对滚动项目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希望本项目能向植保部门提供更多更好的实用技术,并加强项目技术成果的宣传力度,扩大项目的影响,更好地为绿色农业体系的构建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86-10-64807098
传  真:+86-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