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揭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分布裂腹鱼的多倍化演化历史
多倍化或全基因组重复在生物多样性演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也有研究认为多倍化是生物演化的随机事件。回答多倍化是否为适应性演化的结果亦或随机事件,关键在于理解多倍体类群建立和形成的过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团队,以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的裂腹鱼为研究对象,整合了包括裂腹鱼三个不同类群67个物种及21个近缘二倍体物种的组学数据,通过对18种裂腹鱼两两间226至 1684 个Ohnlog基因的分析,并结合生物地理学、化石记录、线粒体基因组分化等信息揭示了裂腹鱼多倍化的过程。
研究结果显示现存裂腹鱼在2.34至0.88百万年前经历了多次独立的多倍化起源,且可能均为同源多倍化,即物种分化后再独立多倍化是现存裂腹鱼多样性形成的主要模式。这与长久以来认为裂腹鱼是通过一次古老多倍化起源,即先多倍化后物种分化的假说截然不同。研究提出作为青藏高原隆升亲历者的现存裂腹鱼的生物多样性形成模式是一个二重奏:青藏高原的隆升促进了裂腹鱼二倍体祖先的广泛扩散和物种多样化,随后上新世-更新世的气候环境变化使得裂腹鱼二倍体祖先通过同源多倍化的方式得以适应生存,伴随着上新世-更新世的气候环境变化多倍体裂腹鱼逐渐取代其二倍体祖先。该研究不仅了刻画一个年轻多倍体脊椎动物谱系形成的过程,也为多倍化的适应性产生提供了证据。
该研究近期以"Recent and recurrent autopolyploidization fueled diversification of snow carp on the Tibetan Plateau"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欣欣为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郭宝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和陈宜瑜院士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的陈蔚涛副研究员等人参与了该研究。该研究得到国家基金委面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270479、32022009),科技部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2021xjkk0600)、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3YFF1304800)、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2019QZKK0501)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mbe/advance-article/doi/10.1093/molbev/msae221/7831522?searchresult=1
真核生物的转录组由大量蛋白编码mRNA、非编码RNA和环形RNA等多种分子组成,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如何在庞大而复杂的转录组中高效、精准地检测目标转录本,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挑...
mRNA疗法因其研发周期短、生产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起效快等多种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疫苗研发、蛋白替代疗法和基因编辑等领域。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LNP)是目前递送mRNA的最佳载体之一。
由蚊虫传播的疾病,如登革热和疟疾等,对全球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目前化学防控策略效果仅中等有效,长期使用易造成抗药性。因此,亟需探索新的蚊媒疾病防控新策略,以减少蚊媒疾病的传播风险。基因驱动和共生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