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领导出席动物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科技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为加强我国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林业鼠虫害以及外来入侵生物控制技术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既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于2006年1月16日签定了科技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以及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康乐、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总工吴坚和签约双方单位领导参加了协议签字仪式。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野生动物疾病、林业鼠虫害以及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威胁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据统计,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有8000多种,发生严重的有200多种,每年发生面积达1.2亿亩,造成经济损失高达880亿元,其中,森林鼠(兔)害每年发生面积达1200万亩,在中西部地区鼠(兔)害问题已成为退耕还林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频次增加,对我国生态安全构成更大威胁。一些原本只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或携带的疾病开始向人类和家养畜禽传播(如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严重威胁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安全,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张知彬和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站长赵良平在签字仪式上表示:鉴于当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严重发生的形势,双方决定在以往成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跨部门的技术合作,实行面向生产、联合攻关、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在推进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等领域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实现共赢。近年来,动物所与国家林业密切合作,在SARS、禽流感疫情监测和流行规律研究、林业有害外来种和鼠害防控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和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做了重要讲话,他们一致认为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有着长期的合作,双方在以往的合作中取得了很多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合作协议的签署不仅标志着双方长期合作进一步的深化,而且也是双方携手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一次实质性行动。通过科研机构与行业部门的密切协作,实现产、学、研的结合,有利于解决林业生态建设的具体问题。科学研究应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一方面要为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也要为解决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做出贡献。在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同时,凝炼科学问题,实现合作的双赢。合作签定的第二天,双方就如何在林业系统推广、使用动物所研制的标本远程鉴定系统进行了研讨。该系统对于提升我国林业病虫害检测、检疫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86-10-64807098
传  真:+86-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