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效应可能不是导致雪兔和猞猁周期波动的主因
基于加拿大哈德逊公司毛皮收购资料的雪兔和猞猁10年左右的周期波动现象一直被认为是捕食-被捕食作用引起的周期振荡的经典例子,几乎被所有生态学教科书所引用。根据著名的Lotka-Volterra捕食方程,随着兔子数量的增加,其天敌猞猁的数量也迅速增加。随着天敌数量的不断增加,由于其捕食作用,兔子数量迅速减少。随着兔子数量的减少,天敌由于食物匮乏也随之减少。天敌数量的减少,使兔子的数量又得以恢复。这样循环不止,兔子和猞猁的数量呈现交互振荡。数学分析和模拟均表明,Lotka-Volterra捕食--被捕食模型可使猎物和天敌的数量出现稳定的周期性振荡(极限环),其原理被广泛用来解释猎物--天敌数量的周期性波动。
动物研究所张知彬及其合作者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雪兔--猞猁周期波动可能与捕食效应无关。他们的研究发现,基于著名的加拿大哈德逊公司56年的毛皮收购资料的雪兔和猞猁时间序列中,雪兔和猞猁均存在较强的密度依赖性调节作用;在其具有时滞多因素相互作用模型中,未检测到显著的捕食或被捕食作用,但却检测到了显著的密度依赖调节作用以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作用。这一新的研究结果说明,用Lotka-Volterra捕食--被捕食模型用来解释基于加拿大哈德逊公司毛皮收购资料的雪兔和猞猁的周期波动现象是不正确的。研究结果发表在Climate Research上。详见:( http: // www.int-res.com/ articles/ feature/ c034p083.pdf)
国际著名生态学家、Climate Research主编Nils Stenseth教授对此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做了专题评述。他指出ENSO影响雪兔和猞猁动态的发现进一步加深了气候影响雪兔和猞猁动态的认识。Nils Stenseth本人曾发现北大西洋涛动(NAO)影响猞猁的地理分化;雪被可能影响兔子和猞猁之间的关系。他指出,ENSO或NAO作为气候综合指数反映与动物种群的联系可能比某种具体的气象因子更有效。他积极呼吁应加强气候与气象学交叉研究,来解释复杂的动物种群动态规律。评述详见:
http://www.int-res.com/articles/cr_oa/c034p09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