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首届国家动物博物馆鸟类科普活动周举办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我国对于鸟类的认识和爱护自古以来就有着传统。4月25日上午,中国国家动物博物馆首届“鸟类科普活动周”在国家动物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国家动物博物馆、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承办。同时得到了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和北京地区多家媒体的支持。
来自国家动物博物馆招募的幸运观众、中国国家地理绿色出行队伍、中国科学院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和北京自然博物馆志愿者联合会的会员近3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动物学会秘书长魏辅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光美;中国国家地理主编单之蔷、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中国项目主任解焱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学生代表王文娟分别发言。在嘉宾的发言中指出,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一样,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维护生态平衡,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1)。
出席启动仪式的嘉宾还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北京林业大学丁长青教授、北京动物园张金国园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尹峰处长、国家环保部生态安全司于先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雷富民、孙悦华、贾陈喜等多位国内鸟类学研究员。启动仪式由中央电视台著名新闻联播主持人海霞女士主持。
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地理领导共同揭幕了“生命之歌——生物多样性图片展”,这一摄影展将在国家动物博物馆流动展厅持续展出到暑期,旨在让更多人认识中国丰富而奇特的生物多样性,了解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及其面临的严峻形势,唤起人们对自然生态的重视,呼吁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国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
在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保护环境、关爱飞鸟,从我做起”集体签名活动。在活动现场,摆放着一条长长的红布,到场的嘉宾和观众都在横幅上签名,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想引导人们爱鸟护鸟,保护好身边的生态环境。长长的红布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那些或俊秀或帅气,或整洁或调皮的字体,寄托的都是满满的爱鸟护鸟的情思(图3)。
国家动物博物馆的“鸟类科普活动周”将让市民进一步关注鸟类、了解鸟类和保护鸟类,活动将持续到4月30日,期间将会有鸟类知识专家讲座和一系列富有特色科普宣传活动,在开馆期间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知识专家在博物馆内进行鸟类知识的咨询,为观众进一步介绍鸟类知识,增强市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国家动物博物馆将以“鸟类科普活动周”为载体,进一步加大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倡导科学、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提高全民的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附:关于国家动物博物馆和鸟类科普活动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下属的国家动物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动物博物馆,致力于宣传动物知识、普及热爱动物、热爱环境,以其向社会大众普及包括鸟类在内的动物学知识,提高全民的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鸟类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精灵使者”,在维护生态平衡、丰富全球及地区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于1981年批准了每年3—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鸟周”活动。一年一度的爱鸟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举行,月初从祖国的南方开始,月末到北方结束。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二十九年,成为我国最有特色的环保活动之一,也成为国际上最受关注的环保活动。2010年又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我国政府还成立了由李克强副总理任主席的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年中国国家委员会,确定“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的主题。(国家动物博物馆 陈迟)
图1 国家动物博物馆鸟类科普活动周启动仪式
图2 出席启动仪式嘉宾与专家
图3 郑光美院士带头在关爱鸟类、保护环境的条幅上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