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明团队探究兽类寿命演化相关遗传特征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哺乳动物的寿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超过100倍)。一直以来,这种自然差异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并致力于揭秘决定寿命的进化力量和分子特征。在哺乳动物中识别长寿相关的遗传变异,是揭示这种自然差异的关键途径之一。但是,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的寿命演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尚不明确。
2023年7月10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旭明研究员团队整合转录组学和分子进化方法对103种哺乳动物的肝脏、肾脏和脑组织开展了基因表达与寿命的关联分析。该研究在肝脏、肾脏和脑组织中识别到了792、1410和2401个物种特异表达基因,以及123、85和37个广谱性表达的基因(图1)。
该研究进而利用广义线性模型识别了寿命性状相关的基因。发现与免疫功能相关通路中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哺乳动物的寿命显著相关,尤其是与翻译保真度相关的途径和基因,如无义介导的衰变和真核翻译延伸等(图2)。另外,该研究对不同基因分类的比较分析发现,与寿命相关的基因富集在必需基因和在哺乳动物分化之前的‘Old’基因中(图3)。上述结果表明细胞中具有必需功能的基因的表达变化对物种的寿命控制和演化比较重要。
该研究对长寿动物蛋白编码基因的选择压力分析发现,与寿命相关基因方向相关的选择强度在不同器官之间是不一致的(图4)。此外,仅蛋氨酸限制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寿命相关,且在长寿哺乳动物中受到强选择作用,这表明自然选择和人工干预共同利用了一种策略来影响寿命。
该研究结果表明,寿命可能是通过多基因和间接自然选择驱动。相关研究成果以“Large-scale across species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identifies genetic selection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longevity in mammals”为题的研究论文发表在The EMBO Journal。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旭明研究员为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刘伟强和助理研究员朱平芬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和面上项目(82050002、32270437)、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301300)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信息:
Weiqiang Liu+, Pingfen Zhu+, Meng Li, Zihao Li, Yang Yu, Gaoming Liu, Juan Du, Xiao Wang, Jing Yang, Ran Tian, Inge Seim, Alaattin Kaya, Mingzhou Li, Ming Li, Vadim N Gladyshev, Xuming Zhou*. 2023. Large-scale across species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identifies genetic selection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longevity in mammals. The EMBO Journal, e112740.
doi: https://doi.org/10.15252/embj.2022112740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加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导致物种范围的转移、收缩和扩张。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已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已导致全球522种灵长类动物中约68%的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植物病毒素有“植物顽疾”之称,每年引起全球作物经济损失高达4000亿元。水稻作为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供给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主要种植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