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昆虫群进化研究组在昆虫年评发表中国传粉蜜蜂综述

蜜蜂类昆虫是目前公认的最重要的传粉功能群,为全球70%以上的重要农作物进行授粉,因此对粮食生产安全至关重要。同时,它们为人类营养均衡、药用物品、艺术创作等提供诸多益处。在自然生境中,蜜蜂还通过与其它营养级如开花植物、寄生蜂等生态互作,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在长期的进化历史中,它们在推动被子植物多样化和进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蜜蜂的诸多生态服务功能依赖于其物种多样性。但是,多项研究和大量数据表明:由于土地利用、农药滥用等因素,蜜蜂目前面临着地理分布范围缩小、种群下降、物种数目减少、甚至局部灭绝等生存危机,进而潜在威胁了人类福祉。

近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朱朝东团队罗阿蓉博士等受邀在昆虫学领域综述期刊《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以“Pollinator bees in China: diversity,function,and conservation”为题发表了综述。该文全面梳理了我国蜜蜂物种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我国蜜蜂研究中存在的诸多知识空白(如约1000种蜜蜂物种有待发现),强调了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蜜蜂生态服务和保护研究等特殊性,总结了我国蜜蜂目前面临的13个主要生态威胁因素(如土地强化利用、城市化发展、工业污染等)。根据已有研究,该文也提出未来我国蜜蜂研究的方向及瓶颈,具体包括:1)借助公民科学和/或国际合作,利用整合分类、人工智能等构建完整的中国蜜蜂物种资源数据库;2)在关注蜜蜂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构建我国蜜蜂物种功能性状数据库;3)深入开展我国蜜蜂与被子开花植物的协同演化,为蜜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历史依据;4)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加强气候变化对蜜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等相关研究。该文希望通过系统梳理我国蜜蜂相关研究现状,为我国进一步开展蜜蜂物种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实施奠定基础,也为亚洲地区甚至全球蜜蜂物种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此外,作者也借此呼吁管理部门、学界和公众更多地关注蜜蜂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保护,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该文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朱朝东团队完成,罗阿蓉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朱朝东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德国斯图加特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组组长Michael Orr博士(团队原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也参与了该文部分工作。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PIFI国际交流计划等的资助,也得到了所在重点实验室的长期支持。文章准备与撰写过程中获得了国内外诸多同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蜜蜂数据整理也得到了团队牛泽清博士和数位研究生的鼎力相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最后,我们也期望把本文献给我国蜜蜂分类学家——吴燕如先生,致敬她对学科的卓越贡献和对后辈青年的关心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46/annurev-ento-121423-013520

图1. 蜜蜂科花长须蜂(Eucera floralia)生态照。张润志拍摄;自张润志,朱朝东,2021。百种蜂类昆虫生态图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2. 我国蜜蜂面临的主要生态威胁因素图示。秦天怡绘制。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86-10-64807098
传  真:+86-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