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疫情期间的成绩源于积累”——中科院建院71周年,科学家再谈使命与担当

  “我们之所以能在疫情期间做出一点小小的成绩,找到抗体、研发疫苗,其实都是源于之前的平台建设和积累。”10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科学节“中科院的使命与担当”主题讲座上,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王奇慧总结道。

  王奇慧所在的团队常年致力于新发、突发传染病研究,在中科院院士高福带领下,团队在冠状病毒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和干预手段方面积累多年。2020年1月新冠疫情来临时,她向课题组其他成员发出动员:“我们就是做这个(研究)的,我们必须要回答一些关键的科学问题。”

  经过一系列攻关,王奇慧等人在今年2月与全球研究者公开共享病毒关键结构信息。之后,他们与不同单位合作,找出了新冠病毒候选中和抗体,并在小鼠、猴模型中证明其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一株抗体正处于临床II期阶段。团队研发的新冠肺炎亚单位疫苗已经完成II期临床试验,将尽快启动III期临床。

  “科学研究中,我们一定要提供支撑,对潜在的有重大危险的病毒进行研究。”在中科院,王奇慧这样的团队并非孤例。自2020年以来,中科院共计50家单位、400个团队、2600余名科研人员协同作战,突击攻关。

  “战疫的武器是科研,如何锻造这个利器,是科学家的使命与担当。”讲座中,中科院动物所国家干细胞资源库执行主任郝捷和线上线下的听众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故事。

  早在2007年,郝捷所在的团队就开始致力于重大疾病治疗的干细胞药物研究,当时着手研发的CAStem细胞注射液,在今年疫情期间获得了两个适应症的I/II期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入选国家新冠肺炎治疗的“三药三方案”,成为世界首个进入临床的抗疫干细胞药物。

  郝捷等人在抗疫工作中,制备出干细胞药物共计1700余支,在武汉、北京、哈尔滨三地共救治新冠肺炎患者74人。

  活动中,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力表示,中国科学院成立71周年以来,为祖国的科技事业提供了重要支撑。此次举办的讲座活动,可以向公众讲述科学家故事,倡导担当意识,弘扬科学思想,加深公众对科学院的关注与认同。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20/11/1 作者:任芳言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86-10-64807098
传  真:+86-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