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与运动狩猎国际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津巴布韦、蒙古以及中国的科研教学、保护组织、政府主管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新闻媒体共计60多名代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戴昆博士和国家濒科委主任助理曾岩博士共同负责会务工作。
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加强国内外有关野生动物保护与运动狩猎信息的交流,进一步了解运动狩猎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分析现存的关键性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探讨更有利于野生动物保护的运动狩猎规范管理措施,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向主流媒体做出宣传和解释。
因此,会议在两天时间中安排了如下共十七个报告,报告涉及:现代野生动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蒋志刚研究员)、Kill for Conservation (Dr. Karl Malcolm)、Recreational Hunting - The North American Model(Dr Bill Morris)、Recreational Hunting as a Conservation Tool(Robert W.G. Jenkins)、Trophy hunting and conservation in Mongolia(Chimed-Ochir Bazarsad)、 Benefits of Hunting in Africa(Dr. George Pangeti)、中国狩猎活动法律规制研究(毕雁英研究员)、中国运动狩猎动物及资源状况(唐小平高工)、运动狩猎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李枫教授)、中国国际狩猎的经济政策分析(温亚利教授)、中国狩猎模式探讨(时坤教授)、中国现代运动狩猎的基础和展望(张明海教授),新疆野生动物保护与运动狩猎(高行宜研究员)、阿克苏天山国际狩猎场盘羊和北山羊资源现状(阿不力米提研究员)、贺兰山岩羊的研究与狩猎漫谈(刘振生博士)、马可波罗盘羊(解焱博士)、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实践(初红军博士)等,并特邀青海省都兰国家狩猎场做了情况汇报。
会议设置了问答环节,讨论公开激烈,场下沟通密切,为与会各方提供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作为产出,在会议主席蒋志刚研究员的主持下,与会人员讨论并通过了《野生动物保护及运动狩猎国际研讨会总结暨会议建议》。
会议组织相关人员考察了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的科克森山国际狩猎场,在为期两天的狩猎场考察中,代表们分别与布尔津县主管林业的县领导、科克森山国际狩猎场工作人员以及生活在猎场周边的哈萨克牧民进行了沟通,并有幸捕捉到了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盘羊身影。
会议的另一项重要产出是,媒体记者代表纷纷表示本次研讨会给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是他们清醒认识到了狩猎工作的意义。会后,《第一财经日报》、《新京报》和《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等主流媒体都对运动狩猎的保护意义及我国开展国际运动狩猎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做了大篇幅正面报道,同时也体现了记者对这一议题的思考,并在网上广为转载。《环球时报英文版》和《中国绿色时报》也做了报道(见附录)。《南方人物周刊》记者也正在准备相关人物报道。
国家濒科委办公室
2010年7月
附录:各媒体有关“野生动物保护与运动狩猎国际研讨会”报道的汇总
第一财经时报:国际狩猎者的枪声在中国再次响起?
第一财经时报:有组织狩猎是野生动物保护的一个有效手段
第一财经时报:一个中国猎人眼中的“狩猎”
第一财经时报:狩猎收入绝大部分用于人,而非动物
新京报:走出漩涡看狩猎
新京报:个人狩猎指南
新京报:狩猎与保护,其实不矛盾
新京报:运动狩猎有利保护
新京报:持枪的环保主义者
中国青年报:猎杀、保护、分配、仇富,行之有效的野生动物保护方式陷入迷踪阵——运动狩猎的中国式难题
环球时报英文版: Out of Ammo
中国绿色时报:运动狩猎:可以行,要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