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整合动物学国际研讨会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举办
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促进沿线国家地区动物生态学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变化带来的重大挑战,“第八届整合动物学国际研讨会暨草原动物生态学国际研讨会”于2016年7月25日至29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召开。会议主题为“动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会议由国际动物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及其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国家自然保护区、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CCIUBS)、俄罗斯科学院生物与进化研究所、挪威奥斯陆大学进化与生态中心、人与生物圈中国委员会、亚太森林入侵物种网络(APFISN)、亚太野生动物疫病网络(APWDN)等单位承办和协办。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国家自然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等提供支持。
一百多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缅甸、泰国、菲律宾、伊朗、马来西亚、孟加拉、中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出席了会议。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理事会成员、挪威奥斯陆大学Nils Stenseth教授,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副司长贾建生,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草原处副处长洪军,锡林郭勒盟斯琴毕力格副盟长在开幕式上致辞。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王才旺副厅长、锡林格勒盟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国际动物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知彬研究员主持。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Integrative Zoology 《整合动物学》英文期刊创刊十周年及“动物生态学联合研究站”揭牌仪式。会议期间,还就草原畜牧业发展、有害生物防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等进行了专题研讨。
六十多位中外科学家在会议上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动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为主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讨,其中:秦大河院士以“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Nils Stenseth教授以“整合生物学与环境变化驱动的疾病传播”、法国科学院院士Yvon LE MAHO教授以“南极帝王企鹅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Marcel Holyoak教授以“利用贝尔塔生物多样性方法监测全球变化”、俄罗斯科学院生态与进化研究所副所长Alexey Surov教授以“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通仓鼠种群的骤减”、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Rodolfo Dirzo教授以“人类动物区系灭绝的多重效应”、新西兰土地环境研究所Roger Pech教授以“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山毛榉树大量结果对入侵物种和生态保护的影响”、国际动物学会执委、德国雷根斯堡大学Jürgen Heinze教授以“全球化下的蚂蚁世界”、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中国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丁研究员以“长江濒危物种命运:挑战与机会”、国际动物学会副主席、以色列海法大学,Abraham Haim教授以“全球变化下黑暗消失对哺乳动物及人类健康的影响”等为题目,进行了大会报告。
会议期间,出席会议的中外科学家们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动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为主题,还在“啮齿动物生物学与管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动物生理与保护”、“动物生态学联合研究站长期监测”等科学领域分会上,进行了深入、热烈而广泛的学术研讨和交流。
会议期间,专门组织参会人员对“动物生态学联合研究站”进行了实地考察。
会后,组织参会人员对锡林古勒国家级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草原保护区的管理和科研进行了解,纷纷表示锡林郭勒大草原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非常适合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动物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动物生态学联合研究站”,以“草原动物生态学”为主题,组织了第六届整合动物学国际培训班。来自德国、俄罗斯、刚果(金)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四川大学、沈阳师范学院、扬州师范大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大专院校和科学院所的20多位科研人员和学生参加了培训。
在培训班过程中,来自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的Jürgen Heinze教授,对蚁类生态学以及蚁类的形态与分类进行了系统讲解,同时带领学员对“动物生态学联合研究站”及锡林郭勒沙漠草原的蚁类进行了实地考察。来自俄罗斯科学院生态与进化研究所的Alexey Surov教授和Natalia Feoktistova博士分别就草原啮齿动物生态学及实验动物等问题,对学员进行了授课,并同学员一起对沙漠草原啮齿动物进行了标本采集与解剖等操作实验培训。(供稿/熊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