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姚 睿 |
---|---|
学 科: | 生物制造 |
电话/传真: | +86-10-64807309 / |
电子邮件: | yaorui@ioz.ac.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3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00101 |
更多信息: | 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HOPE装置) |
简历介绍:
姚睿博士,HOPE装置研究员。
2010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Robert Langer和哥伦比亚大学Kam Leong实验室公派学习。2013年留校清华大学,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特聘研究员、成型装备与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在清华大学培养学生30余人,获优秀班主任一等奖。指导的博士后出站后入职中国科学院、天津理工大学等科研单位。2024年正式加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HOPE装置)。
研究领域:
干细胞3D打印,即采用人体干细胞作为3D打印技术的种子细胞是面向生命健康的底层核心技术,有望实现人体组织/器官体外批量再造和功能重塑,从而引领药物测试和再生医学等领域的范式转变。其重难点问题在于,3D打印等工程技术引入的制造、材料、几何、力学等工程因素对于干细胞命运决定和器官功能重塑具有显著影响,然而目前所知甚少——相关知识和技术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体外功能化人体器官再造及临床应用。姚睿近20年深耕“干细胞3D打印技术及器官再造应用研究”,聚焦“工程因素对干细胞命运决定的调控机理”科学问题,揭示了剪切力、生物墨水粘弹性、几何结构等工程因素对干细胞命运决定的影响规律,系统解决了干细胞3D打印适配性、几何-生化-力学信号协同调控器官关键功能重塑、高保真3D打印和规模化干细胞/组织培养等前沿难题,开发了面向人体组织器官批量再造的高仿生/多尺度构建技术和装备,实现了脂肪、肝脏、肿瘤等人体器官元件的体外再造与关键功能重建,并进行智能化生物制造装备、组织器官制品的产业转化。
研究成果为认识人类器官建成的机制和方法提供了全新视角,在生物3D打印及干细胞研究中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Cell(Voice),Trends in Biotechnology, Nano Energy、Biomaterials、Small、Biofabrication等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SCI论文24篇(其中10篇为封面报道、亮点论文、Top 1%高被引论文)。研究工作被科技日报、学习强国、BBC World News等国内外科技媒体报道。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国际合作项目等共11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获得同批项目中唯一的“优秀”等级。积极进行技术转化,承担4项企业委托项目,共申请发明专利38项:其中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6项。研究成果在器官元件智能制造装置等3个产品中实现应用,推动细胞3D打印装备和组织制品在细胞治疗、药物测试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代表论著: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写给考生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