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3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适应与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在生态学领域知名期刊Ecological Monographs上在线发表题为“Latitudinal embryonic thermal tolerance and plasticity shape the vulnerability ...
2021年3月30日,动物研究所刘峰研究组在PNAS杂志上发表题为“A single-cell resolution developmental atlas of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 expansion in zebrafish”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描绘了扩增...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生物图像数据的快速积累,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与物种图像大数据构建生物自动识别模型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但是,仅基于图像(image-only)的深度学习技术很难突破因...
2021年3月17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德华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Microbial Biotechnology上发表题为“Caecal microbial transplantation attenuates hyperthyroid-induced thermogenesis in Mongolian gerbils”的...
2021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课题组、宋默识课题组、刘光慧课题组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思课题组合作,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以“突破性论文(Breakthroug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
2021年3月3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詹祥江实验室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关于鸟类迁徙的研究论文“Climate-driven flyway changes and memory-based long-distance migration”(doi: 10.1038/s41586...
2021年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磊实验室与清华大学颉伟实验室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题为“Formative pluripotent stem cells show features of epiblast cells poised for gastrulation”的工...
化学通讯是野生动物重要的通讯方式之一。作为独居性物种,大熊猫主要依赖于肛周腺分泌物和尿液进行化学标记来传播信号,而肛周腺分泌物标记是最为独特的一种。标记物中的小分子化学信号物质传递着重要的个体信息...
褐家鼠( Rattus norvegicus )是全球性的家栖性害鼠,属于全球“十大入侵物种” 。上世纪70年代末,首次在吐鲁番发现褐家鼠,到本世纪初期,褐家鼠几乎已经遍布新疆全境的160万平方公里。70年代末又在吐鲁番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