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丧失是目前全球最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不仅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物种生存和生态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关键因素。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意味着物种具有更高的...
2021年1月7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研究组及北京大学汤富酬研究组合作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A genome-wide CRISPR-ba...
2021年1月6日, 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雁玲研究组的研究论文“Placental trophoblast syncytialization potentiates macropinocytosis via mTOR signaling to adapt to reduced amino aci...
近期,基于大量系统的分类学研究基础,科研人员又利用短片段基因标记(CYTB)、Illumina基因组测序以及分布地点、海拔等生态数据的整合分析对白腹鼠属的起源、生物地理扩散、种群历史、潜在栖息地在不同历史时期...
2020年1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强研究员课题组在Development在线发表了题为“Pharyngeal pouches provide a niche microenvironment for arch artery progenitor specific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斑...
2020年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琛柱团队在eLife发表了题为“A gustatory receptor tuned to the steroid plant hormone brassinolide in Plutella xylostella (Lepidoptera: Plutellidae)” 的研究论文,...
种内遗传多样性是最基础层次的生物多样性,影响着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确定地球上哪些地方遗传多样性高,哪些因素影响遗传多样性的地理分布,不仅对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
本研究发现miRNA介导的蛔甙信号能够调控昆虫的抗寒性。我们首先发现,低温驯化能够显著降低天牛的过冷却点和死亡率,说明其抗寒能力显著增强。高通量测序、miRNA筛选和功能验证表明,miR-31-5p在低温胁迫下显著上...
2020年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研究组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题为“Why Wild Giant Pandas Frequently Roll in Horse Manure”的文章。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