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研究所承办2022年“科学之夜”主场活动
7月29日晚,2022年度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科学之夜”在动物研究所成功举行。
“科学之夜”活动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主办。本次活动是全国科技周经典品牌活动的再一次延续和升级,今年的主题是“走进科技、你我同行”。其中,由动物研究所承办的“科学之夜”主场活动推出了20余种形式多样,充满科学性、体验性和互动性的科普活动,将科学的严谨性和休闲的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让参加活动的科学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享受到了一次难得的“科学嘉年华”。
科学技术部科技人才与科普司副司长李勇、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詹祥江致欢迎辞,动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聂常虹主持开幕式。
由动物研究所职工刘霖演唱的歌曲《科学之歌,梦想的翅膀》拉开了“科学之夜”的序幕。
詹祥江副所长在致辞中表示,动物研究所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产生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涌现出了以秉志先生为代表的几代杰出科学家;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积淀,众多科学家肩负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新时期下,动物所人更应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的重要论述,将科学普及、科学教育工作向深度和广度上继续推进。
青年科学家代表、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顾奇发言的主题是“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他说,2017年入职动物研究所,虽然时间不长,但感触很深,在学习党史、所史的同时,也从科研和指导学生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以老科学家为榜样,继承他们的遗志,继续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而中学生代表,来自人大附中初一学生付一钏则代表青少年发言,“热爱科学,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成为一名科学家!”紧接着,各位领导、嘉宾为孩子们赠送科普读物,鼓励他们从小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继承科学家精神。
开幕式的高潮,则是由李勇副司长、周德进局长、詹祥江副所长、聂常虹书记共同触摸启动球,正式启动“科学之夜”活动。
国家动物博物馆是动物研究所的实体科普机构,也是本次“科学之夜”活动的主会场;在馆内有20余项科普体验活动,精彩纷呈。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张劲硕的陪同和解说下,领导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馆内的各项活动。
在“展望生物多样性和绿色科学,维护人类福祉”的外国专家科普讲座中,公众了解了目前国外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危机。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杜卫国在“全球视野下的野生动物保护”科普讲座中,围绕动物研究所在动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让公众进一步了解到如何为野生动物提供一个适合的生存空间、让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这也是人类必然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蝴蝶工坊”是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一项活动,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各种美丽的蝴蝶,学习与蝴蝶有关的有趣知识,还能够亲自动手制作蝴蝶标本。在锻炼了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体会到了科学工作的严谨性、准确性。每一件美丽的蝴蝶标本的背后,都蕴含着制作者对科学严谨的态度。
在“鸟巢工坊”活动中,小朋友们学习和了解了不同类型鸟巢的结构和特点,并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制作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鸟巢”。通过该活动,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于鸟类的认识,也对鸟类筑巢的辛苦有了切身的体会,这种共情式教育更容易让孩子们从小尊重生命。
今年新增加的“动物足迹拓印”活动也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这里,参与者有机会制作一个精美的猫科动物石膏脚印。本次“科学之夜”,增加了能够让小观众们动手活动的比例,也部分弥补了由于疫情原因导致他们无法去野外与野生动物接触的遗憾。
在国家动物博物馆的临展厅中,布置了“科普市集”和“临时小型展览”。李勇副司长、周德进局长等领导兴致盎然地驻足观看,并不断与科普人员交流。在入侵生物科普展中,动物研究所博士后单少杰介绍了动物所在生物入侵研究领域的成果,他所在的研究组还合作开发了红火蚁等拼插玩具,用多种载体传播科学知识。
中国国家地理·博物文创、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商务印书馆等十余家出版机构、科普机构、文创公司参加了“科普市集”。这些丰富的科普图书、科普周边产品不仅吸引了孩子们,还让许多成人朋友爱不释手,“买买买”已经说明,科普是一个大产业,未来发展可期!
“科普作家面对面”活动让同学们有机会能够与他们喜爱的科普图书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看到平时只能出现在图书中的著名科普作家,小粉丝们异常兴奋,在合影的同时也不忘请教一些感兴趣的动物学小问题。
在今年的“科学之夜”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向公众传播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由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讲师、动物所研究生组成了“临时科普宣讲团”,他们在十个展厅内进行讲解,向公众们介绍了有关“中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中国鸟类多样性”、“中国昆虫分类与生态”、“国门生物安全”等专业知识。在他们的讲述中,枯燥的数字和平日里大家难以接触到的理论也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科学魔方”则是一个浓缩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体积只有一个集装箱那么大,摆放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南侧;是由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科学互动体验活动。负责人李天达副研究员带领着年轻的博士、硕士们指导小爱好者们操作荧光显微镜、细胞培养箱、PCR仪,观察动物细胞,了解生命的奥秘。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动物博物馆三层有一个平时不对游客开放的区域,即中科院“信念·传承·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这里是一部浓缩的我国动物学发展史,动物所的历史发展、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故事,以及珍贵的动物标本、科学家手迹、文献档案等在此展示。前不久,动物研究所还被授予了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本次“科学之夜”党建基地则向游客们开放,并由动物所党群工作部工作人员讲解,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本次“科学之夜”涵盖了动物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膜生物学、基因组学等多个学科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从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来看,本次活动设置了20余项科普体验与互动,让所有参加活动的动物爱好者大呼过瘾。短短三个多小时的活动令人流连忘返、意犹未尽。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动物研究所严格遵循疫情防控措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的同时,也为动物爱好者、科学爱好者奉上了精彩纷呈的一届“科学之夜”。
自2017年起,中国科学院与科技部共同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科学之夜,这也是动物研究所第三次承办科学之夜活动。通过每次科学之夜活动,探索科学普及与艺术展示的结合,拉进社会公众与科学家的距离,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集中展示科学研究成果,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
科技部人才科普司李勇副司长,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周德进局长,动物所詹祥江副所长、聂常虹书记共同启动“科学之夜”活动
领导与嘉宾为青少年代表赠送科普图书
科技部特邀玻利维亚生物多样性专家在进行科普讲座
“鸟巢工坊”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制作鸟巢和鸟卵
在“科普市集”上,集中展示了众多科普书籍、科普周边产品等
展厅中同时有十余场讲解吸引了诸多家长带着小朋友们认真聆听
“科学魔方”位于动物博物馆南侧,孩子们可以体验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实验
科学之夜活动结束后,詹祥江副所长、聂常虹书记与全体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2023年12月28-29日,为更好地营造研究所活泼开放、交叉融合的学术氛围,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切实推动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落实落地,动物研究所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2023年度学术年会暨建所95周年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