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研究所成功举办第一期“静生讲堂”
2022年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功举办了第一期“静生讲堂”。我们诚挚地邀请了二十大代表、我院杰出的青年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为我们带来了精彩演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人类遗传演化的古基因组研究》。
首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聂常虹致辞,热烈欢迎付巧妹研究员在百忙之中拨冗参加“静生讲堂”活动。聂常虹书记介绍说,“静生讲堂”是由国家动物博物馆、党群工作部、研究生部联合主办的科学人文综合系列讲座;以动物所前身之一的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为名,旨在传播学术,弘扬科学与人文精神,大力传承科学家精神。“讲堂”邀请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生命科学之外的自然科学家、学者,乃至其他领域的知名学者、成功人士通过线下讲座与线上直播形式相结合,加强多学科学习、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
聂常虹书记在致辞中还介绍了付巧妹研究员的学术背景。付巧妹研究员是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古人类学家、遗传学家斯万特·佩博(Svante Paabo)的得意弟子,主要从事演化与群体遗传学研究,在围绕古DNA探索人类起源与演化问题上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研究进展。
作为二十大代表,付巧妹研究员刚刚参加完党的二十大,满载而归,对于党对科技事业的战略部署有着深刻的认识、理解。在讲座开始,她分享了参加党的二十大的体会和感受。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付巧妹研究员认为,这些论断为我们的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令人振奋!也在不断鞭策自己按照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接下来,付巧妹研究员重点介绍了自己在利用古DNA研究技术取得的一系列成果。2020年底,付巧妹研究员及其团队在位于我国甘肃白石崖洞的沉积物中获取了丹尼索瓦人线粒体DNA。这是在中国考古遗址沉积物中提取古人类DNA的首个成功案例;也是人类自丹尼索瓦洞之外发现的首个丹尼索瓦人DNA,这对于人类了解丹尼索瓦人可能分布和特点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付巧妹研究员还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南北方自旧石器时代至历史时代(距今约4万至500年)的古代人类个体相关的古基因组研究进展,以及东亚4万年来人群的动态遗传历史及特有适应性基因的选择机制。这为我们了解东亚古人群复杂的演化模式,从遗传学角度探索人类与环境以及文化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短短不到2个小时的讲座,付巧妹研究员带着我们速览了最近4万年人类演化的历程,让我们对这个相对陌生的领域有了系统的认识,丰富了我们对于生命科学体系的认知。
讲座结束后,中科院动物所原所长、88岁高龄的王祖望研究员作了评述。王先生非常谦逊地称付巧妹研究员为“付先生”,并表示自己学习了很多新知,开阔了眼界。与此同时,王祖望先生还提出对人类伴生的褐家鼠、黑家鼠、小家鼠,特别是在古代人类遗址保存的这些动物的遗骸,应该利用现代的古基因组研究方法和技术去解决过去动物学家还未曾弄清楚的科学问题;并希望动物所的科学家与付先生多多合作,不断交叉和创新,产生更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之后,中科院动物所科学家张健旭研究员、朱朝东研究员、周旭明研究员、翟巍巍研究员、葛德燕副研究员等,以及现场的研究生、线上听众向付巧妹研究员提出了各种问题,讨论热烈,交流深入。
中科院动物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詹祥江研究员、副所长乔格侠研究员参加了“静生讲堂”之后的与付巧妹研究员的交流座谈活动。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张劲硕主持了“静生讲堂”活动;动物所各重点实验室、资源库、管理支撑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各党支部有关党员、科学家、研究生等通过线上形式参加了“静生讲堂”。
“静生讲堂”创办的初衷,是为了丰富动物所职工与研究生对于自己科研领域之外的知识、文化,特别是人文通识的了解。这对于广大科研工作者提升文化修养、增强人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和创新自信将发挥良好的作用;同时,也让社会公众有机会通过线上方式领略到前沿科学和人文精神的魅力。
付巧妹研究员受邀为“静生讲堂”带来第一堂讲座
聂常虹书记致辞,并与原所长王祖望先生等人一道认真聆听演讲
付巧妹研究员介绍我国古人类基因组研究成果
中科院动物所原所长、88岁高龄的王祖望研究员作科学点评
台下,动物所科研人员、研究生聚精会神地聆听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