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科学 预见未来” 动物研究所举办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动物研究所专场活动

  5月13至14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举办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动物研究所专场活动,公众科学日是每年由中国科学院统一组织策划,各研究所集中进行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普及科学知识的大型科学传播活动。今年围绕 “遇见科学 预见未来”活动主题,动物研究所分别在位于奥运科技园区和中关村园区两地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动物研究所专场活动。

  活动开幕式于13日上午在奥运科技园区活动主场地举行,动物研究所管理支撑部门党总支书记、园区规划与管理部部长徐海燕致辞并宣布此次动物研究所专场活动正式开幕。中国昆虫学会副秘书长兼科普委员会主任魏永平、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孙忻、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科学传播委员会副主任叶菲菲、动物研究所科学家代表吕赫喆分别致辞:表示科普工作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传播科学方法中的重要作用。学生代表李文漪同学发言,并发出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家精神的倡议。随后,与会嘉宾为现场学生代表颁发科普书籍,同时正式发布了“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著译书系”的三套科普书。开幕式由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张劲硕主持。

  在奥运科技园区,主场活动设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内外,包括 “科普讲座”“细胞总动员”“昆虫工作坊”“科普市集”“走进博物馆”等内容。在中关村园区,国家干细胞资源库开设了“遇见细胞 预见奥秘”分场活动。

  “科普讲座”在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小熊猫报告厅举办,由来自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们为公众带来了《蝴蝶——会飞的花朵》《雪山精灵》《萌蜂物语》《跋山涉水额尔齐斯河寻鱼》《肿瘤细胞如何分工合作对抗治疗?》《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科学认识农药残留》《小老鼠与大森林之间的对话》《有趣的昆虫》8场专题科普讲座。科学家们结合自己最新的科研进展和领域内的前沿科学问题,通过生动有趣的科普形式和带到现场的活体研究对象及标本,向公众传播了动物学、生态学和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前沿科学知识,引发了观众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对科学精神及科学家精神的进一步认识。

  “细胞总动员”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外南侧科学魔方科普实验室内展开。《细胞总动员》是由动物研究所科学家们开发的生命科学课程,在科普实验室内,科学家带领小朋友们一起认识生命、认识细胞,并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科学现象,亲手制作细胞装片,利用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的奥秘。

  “昆虫工作坊”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外科普教室进行。由科普讲师带领小朋友们共同认识和探索奇妙的蝴蝶世界,既学到了丰富的昆虫知识,了解了蝴蝶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又亲手制作了蝴蝶标本。小朋友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不但切身学习并实践了昆虫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也对蝴蝶的形态结构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科普市集”位于国家动物博物馆二层。在热闹的市集中,集合了各大专业科普机构、科普出版社出品的优秀科普图书和科普文创。工作人员还现场向大小朋友们讲解各类科普产品的制作和设计过程,以及文创背后所蕴含的专业科普知识。

  “走进博物馆”由国家动物博物馆面向未成年人和学生等群体免费开放。除此以外,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体验科学日的魅力,馆内还推出了4场专业的“动物知识专题讲解”,带领小朋友们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博物馆内各种珍贵标本背后的故事。

  “遇见细胞 预见奥秘”国家干细胞资源库分场活动在中关村国家干细胞库举办。参与活动的大小朋友们除了能科学地了解和认识细胞基础知识外,还能亲眼观察到与细胞相关的有趣现象、听科学家讲述有关干细胞的故事,最终走进实验室内,亲自完成一项关于“细胞活率测定”的小小实验任务。

  本次科学日活动采取线上预约的方式,在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安保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安全有序接待公众8000余人次,面向公众介绍了研究所的重点研究方向,展示了研究所近年来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展现了科学研究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关键作用,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科学氛围,厚植科学文化,激发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

张劲硕主持开幕式

徐海燕致辞

魏永平致辞

孙忻致辞

吕赫喆致辞

李文漪发言

“科普讲座”(左上到右下依次为:魏永平教授《蝴蝶——会飞的花朵》;朱平芬博士《雪山精灵》;葛瑨博士《萌蜂物语》;李欣欣博士《跋山涉水额尔齐斯河寻鱼》;吕赫喆研究员《肿瘤细胞如何分工合作对抗治疗?》;陈增龙副研究员《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科学认识农药残留》;杨锡福博士《小老鼠与大森林之间的对话》;姜春燕博士《有趣的昆虫》)

“细胞总动员”

“昆虫工作坊”

“科普市集”

“走进博物馆”

“遇见细胞 预见奥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86-10-64807098
传  真:+86-10-64807099
友情链接